黄色不卡一区_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免费_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99热_99热精品在线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成為現(xiàn)實

2021-08-03 21:51:17

2019年10月,英國巴斯市副市長余德爍在湖南茶陵縣長樂村與當?shù)卮迕窈嫌啊?/p>

2020年7月,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右二)與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哈甘鄉(xiāng)村民一起收割蕎麥。

2017年9月,巴基斯坦可持續(xù)發(fā)展政策研究所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沙基勒·拉邁在北京長城上留影。

資料圖片

近年來,重慶萬盛經開區(qū)黑山鎮(zhèn)南門村依托當?shù)亓己玫淖匀簧鷳B(tài)環(huán)境和濃郁的民俗風情、鄉(xiāng)土文化,盤活農村閑置農房,實現(xiàn)了農村變景區(qū),農房變客房,產品變商品,更多人走上了致富路。圖為南門村遠景。

人民視覺

建黨百年之際,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xiàn)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新的一大步

在與中國社會有過接觸的國際人士眼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并不抽象,而是具體地體現(xiàn)在了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各個方面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之中

英國巴斯市副市長余德爍

“這一數(shù)千年的夢想終于變成了現(xiàn)實”

本報記者  任  彥

“‘小康’一詞源自中國先賢對理想社會的描繪,承載了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數(shù)千年的夢想終于變成了現(xiàn)實。”英國巴斯市副市長余德爍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感慨道,“這是中國歷史乃至人類發(fā)展史上一個激動人心的重大事件,中國共產黨用實際行動兌現(xiàn)了自己的莊嚴承諾。”

余德爍第一次到中國是在1997年,他在北京師范大學參加了為期兩個月的漢語教師培訓項目。兩年后,余德爍再次前往中國,于1999年至2001年在北京大學做訪問學者。其間,為了更好地了解中國,他前往很多地方做田野調查。“我走訪了內蒙古、江蘇、浙江、上海、河北、河南、湖北、陜西、山西和湖南等地,不僅到大城市考察,還跑到一些偏僻鄉(xiāng)村去做調研。”

湖南省茶陵縣下東鄉(xiāng)的長樂村給余德爍留下了格外深刻的印象。他回憶道,記得當時該村沒有公路、不通汽車,他特地借了一輛摩托車前往,看到村里的小學是破舊的房屋,人們的生活水平很低。“2019年,當我時隔近20年再次訪問長樂村時,那里發(fā)生的變化幾乎讓我不敢認了!”余德爍說,通向村子的公路修得平平整整,村里的小學舊貌換新顏,嶄新的樓房取代了老舊的房屋。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很多人翻蓋了房子,日用家電一應俱全,有的人家還買了汽車。特別是老人們每個月都能領到養(yǎng)老金,臉上總是掛著笑容……

什么是茶陵縣的發(fā)展密碼?通過實地走訪調研,余德爍了解到,由于實施了精準扶貧政策,茶陵縣在2018年成功摘掉了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他說,“當?shù)匾恍┐髁硕嗄?lsquo;貧困帽’的農民告訴我,過去的扶貧政策像大水漫灌,一些極端貧困人口沒有得到有效幫扶,一些扶貧項目與當?shù)刭Y源也不匹配,結果大都半途而廢。實施精準扶貧后,根據每個地區(qū)、每戶人家的具體情況制定扶貧措施,對扶貧對象實行精準化幫扶,確保扶貧資源真正用在扶貧對象身上、真正用到了貧困地區(qū)。”

“茶陵縣擁有良好的生態(tài)資源,當?shù)卣e極發(fā)展生態(tài)旅游,很多農戶辦起了農家樂和民宿,從此擺脫了貧困,走上了富裕的道路。”說起茶陵縣的精準扶貧舉措,余德爍舉例說:為了幫助一些殘疾人和無法外出打工的貧困戶,很多村子建立了扶貧車間,經過正規(guī)培訓后,他們在家門口有了穩(wěn)定的工作;電子商務加快了很多地方脫貧致富的步伐。

“這些年來我走訪了中國很多地方,茶陵縣的變化只是中國發(fā)展進步的一個縮影。”余德爍說,習近平主席曾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qū)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令人佩服的正是‘全面’二字。中國有14億多人口,要讓所有人都擺脫絕對貧困,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余德爍認為,如果不把所有人的疾苦裝在心里,不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最重,中國共產黨就不會自我加壓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更不會攻堅克難,最終啃下了這塊硬骨頭。

在余德爍看來,放眼全球,貧困問題依然是困擾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大頑疾。占世界人口近1/5的中國全面消除絕對貧困,提前10年實現(xiàn)《聯(lián)合國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減貧目標,其成功經驗值得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借鑒。“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和實踐,拓展了發(fā)展中國家走向現(xiàn)代化的路徑,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

“大涼山正在煥發(fā)新的生命力”

本報記者  岳林煒  劉軍國

今年5月中旬,一部名為《走近大涼山》的紀錄片登陸日本的門戶網站雅虎日本首頁。“我想做的,只是呈現(xiàn)真實的中國。在大涼山,我看到了新的希望。”制作該片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對本報記者如是說。

自2013年從日本移居中國江蘇省南京市之后,陸續(xù)制作了《我住在這里的理由》《南京抗疫現(xiàn)場》《好久不見,武漢》《后疫情時代》等紀實作品,以其獨有的風格介紹真實的中國,受到各國觀眾喜愛。

《走近大涼山》一片中,竹內亮延續(xù)了自己“導演+主持”的風格,以自身在大涼山的個人旅行體驗為脈絡,生動講述了多組人物故事,包括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懸崖村易地扶貧搬遷村民、昭覺小學足球隊教練和學生、布拖縣小學支教教師和學生以及他們務農父母等。通過這些人物故事,紀錄片以國際視角講述了大涼山各族群眾同心奔小康的生動場景,揭示大涼山正在發(fā)生的深刻巨變。

“我想親眼看看大涼山如今的變化。”竹內亮這樣解釋拍攝紀錄片《走近大涼山》的初衷。2010年,竹內亮為拍攝紀錄片《長江天地大紀行》曾到訪大涼山。當時,因山勢險峻,竹內亮只能依靠肩扛驢馱拍攝設備進山。如今,拍攝團隊的車可以順利開到許多村民家門口。在安裝了新鋼梯的懸崖村,山上賣水的老奶奶收款時隨手亮出了二維碼;易地搬遷的村民們在城鎮(zhèn)里學上了新技能……竹內亮感嘆,“這一切讓我見證了大涼山正在煥發(fā)新的生命力,知道這片土地上已經有了新的故事”。

全面小康路上不能落下一個民族、一個家庭。在紀錄片拍攝中,昭覺縣哈甘鄉(xiāng)村民俄木依伍,給竹內亮留下了深刻印象。她過去的家距懸崖村不遠,那里海拔1400多米,與地面垂直距離約800米,村民們此前進出村子大都需要沿著懸崖絕壁攀爬藤梯,交通頗為不便。然而,易地搬遷和技能培訓為俄木依伍開辟了新的幸福路。如今,她的兩個女兒憑借獎學金完成大學學業(yè)、成為教師,丈夫則一直在外打工負擔家用。

易地扶貧搬遷不僅僅是換一個生活地點,而是要讓搬遷群眾體會到人生的新滋味、享有更加美好的生活。“剛剛搬下山的俄木依伍雖然普通話不流利,但她終于不再是只能獨自守著破敗的土坯房,依靠搖搖欲墜的藤梯與外界交流的家庭婦女。搬進昭覺縣集中安置點的新家后,俄木依伍打破與世隔絕的狀態(tài),收獲了與更多人交流和獲取外界信息的機會。她參加了縣里組織的彝繡培訓班,憑借自己熟練的技藝制作工藝品出售,兼顧家庭的同時還能為自己帶來一筆收入,用雙手改變命運。”竹內亮通過紀錄片向人們介紹一個普通少數(shù)民族村民如何過上小康生活的故事。

讓貧困地區(qū)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fā)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為了更真實地呈現(xiàn)大涼山的面貌,竹內亮還探訪了昭覺縣足球基地,對話當?shù)匦W的支教志愿者、小學生,親身參與彝族的火把節(jié),與當?shù)匾妥寰用裢酝 ?ldquo;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當?shù)厝俗呦律健⒆叱鋈ァ⒂弥R擺脫貧窮的強烈意愿,也看到了新的希望,那就是當?shù)睾⒆觽儗γ篮蒙畹南蛲瑢ㄔO家鄉(xiāng)的憧憬。”竹內亮感嘆道。

“中國是拍不膩的,越拍越有趣。”竹內亮對于中國的快速發(fā)展懷有濃厚的興趣。竹內亮表示,“我還想拍攝更多介紹中國普通民眾生活的紀錄片,讓各國人民了解一個不斷發(fā)展變化的、真實客觀的中國,了解中國普通民眾的小康生活。”

南非政府高級顧問韋斯利·道格拉斯

“一個重要標志就是綠色環(huán)保的生活環(huán)境”

本報記者  鄒  松

韋斯利·道格拉斯有不少頭銜,南非政府高級顧問、前國會議員、非中友好協(xié)會常務秘書等,但讓他格外珍視的是“非洲碳交易所董事”。這緣于他一直懷揣的綠色夢想,而這個夢想的淵源與中國有關。

在2008年以前,道格拉斯對中國的印象大多來自西方媒體。“它們描述的中國好像總是灰色的”,然而,那一年的11月,當?shù)栏窭沟谝淮吻巴袊槐本┑囊荒?ldquo;亮色”所感染。

最先讓道格拉斯感到意外的是故宮、頤和園里如潮的人流。“我知道北京奧運會剛剛開完,一定有很多人想去那里看一看,但沒想到人會那么多。這正是中國國富民安的印證,因為老百姓錢袋子鼓了、有閑暇才可能去旅游。”北京的夜晚同樣讓道格拉斯著迷,“我去過倫敦、巴黎等時尚之都,北京在這一方面毫不遜色。讓我印象格外深刻的還有那紅彤彤的糖葫蘆,驢打滾兒一口咬下去粘滿嘴的黃豆面……”

那些北京的色彩讓道格拉斯難忘,但當時中國之行最重要的目的是為了考察北京綠色交易所(原北京環(huán)境交易所)。道格拉斯至今對北京2008年辦綠色奧運、成立這一交易所的創(chuàng)舉深感欽佩,“成立北京綠色交易所,更好地實現(xiàn)了為企業(yè)節(jié)能減排、低碳發(fā)展提供服務,同時也為國際氣候合作作出了貢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路上,一個重要標志就是綠色環(huán)保的生活環(huán)境,這與中國政府提出的建設美麗中國的理念相一致”。

道格拉斯之后幾次去中國考察碳交易市場建設的經驗,讓他對中國的“綠色發(fā)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記得在山東濱州,道格拉斯對當?shù)匾幻髽I(yè)負責人提出了內心的疑問,“中國中小城市的企業(yè)會不會對環(huán)保不關心?”得到的回答很明確——“不關心就關門,我們走過一段先發(fā)展再治理的老路,事實證明那是事倍功半的。現(xiàn)在考核企業(yè)的多項標準中,環(huán)保指標有一票否決權,哪家企業(yè)還敢不抓環(huán)保?”

在接觸中,很多中國人也對非洲國家來中國學環(huán)保感到好奇。道格拉斯對此解釋道:“中國人的環(huán)保理念、技術和經驗都值得非洲學習。同樣作為發(fā)展中國家,中國對非洲的幫助更加切合實際。非洲許多國家還很貧窮,但當?shù)厝艘惨庾R到需要更好地學會與自然共處,環(huán)境保護也是非洲國家向中國學習的重要領域。”

2015年10月,非洲碳交易所在南非約翰內斯堡正式成立,它將幫助南非乃至非洲各國應對氣候變化,推動低碳發(fā)展。在揭牌儀式上,非洲碳交易所和中國方面簽署了框架合作協(xié)議,中國將為非洲碳交易市場建設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

道格拉斯最近一次訪問中國是在3年前。初夏的廣州溫暖宜人。“我去了廣東的多個城市,不論走到哪里都是碧空如洗、天氣很好,中國‘藍天保衛(wèi)戰(zhàn)’已取得明顯成效。要知道氣候治理、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并非一日之功。”道格拉斯強調,“我尤其欽佩中國政府政策的連續(xù)性,它反映出的是中國制度的巨大優(yōu)勢,這是西方國家及其政黨不可比擬的。同時中國人民不僅吃苦耐勞,而且有共同的信念,那就是一定要努力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味著中國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征程上邁出了一大步,我想我們非洲人在追求美好生活上也有著同樣的夢想。”

巴可持續(xù)發(fā)展政策研究所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拉邁

“青年人的風采讓我對中國未來充滿信心”

本報記者  程是頡

什么是“小康社會”?中國為何以此作為國家發(fā)展的目標?這一目標能否實現(xiàn)?多年前,當沙基勒·拉邁把中國作為研究方向時,他不禁感嘆中國思想文化源遠流長,中國古代先哲對理想社會的憧憬,竟然成為了現(xiàn)代中國的奮斗目標。

拉邁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著豐富的內涵,“可以從社會治理的宏觀層面來看,也可以通過放大鏡來細細察看”。作為巴基斯坦可持續(xù)發(fā)展政策研究所中國研究中心主任,他在對中國經濟社會開展研究的同時,也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歷程。“從學術研究的數(shù)據和圖表中抽身出來,我真實地感受到中國人民的生活正一天天變得更好”,拉邁說,作為中國的“巴鐵”朋友,他為此感到由衷的欣喜。

拉邁到訪過中國的許多地方,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遇到的許多年輕人。2017年,拉邁受邀前往貴州調研扶貧情況。坐著高鐵穿越貴州的喀斯特地貌,列車在橋梁隧道交替之間“移步換景”。拉邁驚嘆于中國基建的快速發(fā)展,同時意識到,這樣獨特地形條件也對當?shù)亟洕l(fā)展形成了制約,要實現(xiàn)脫貧并不容易。

“從蜿蜒的公路和彌漫的山霧就能知道,我們到訪的鄉(xiāng)村條件十分艱苦。”拉邁回憶說,他們乘車探訪貴州深山之中的鄉(xiāng)鎮(zhèn),一位擔任駐村干部的年輕中共黨員接待了他們。交流中,這位駐村干部介紹了村里的特色產業(yè)——竹筍,向他們介紹了當?shù)貙崿F(xiàn)脫貧的經濟賬。“育林、采摘、保險、運輸、銷售,一切的成本核算清清楚楚,村民們忙碌一年的收獲實實在在。”這位年輕人的敏銳和實干精神讓拉邁感動,通過交流,拉邁得知,在大學畢業(yè)后他主動回到家鄉(xiāng)貴州,希望為改善當?shù)厝嗣竦纳钭饕环葚暙I。

拉邁了解到,經濟作物和特色農產品種植是貴州扶貧的一項重點工作。“新修的道路為產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但要實現(xiàn)產業(yè)發(fā)展,更重要的是村里能有這樣的帶頭人。”拉邁說,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到,中國扶貧取得成功的秘訣之一,正在于這些學有所成后主動回到家鄉(xiāng),愿意為家鄉(xiāng)做事情的年輕共產黨員。

從宏觀的角度,拉邁在貴州看到的是扶貧實踐的“組合拳”:從縱橫交錯的高鐵公路,到村村實現(xiàn)通水通電通網;從因地制宜實行的產業(yè)扶貧政策,到對特困地區(qū)開展易地搬遷工作;從承接東南沿海輕工制造產業(yè),到挖掘開發(fā)當?shù)芈糜钨Y源……貴州從聚集了許多連片特困地區(qū)的脫貧“困難”省,變成如今產業(yè)發(fā)展迅速,處處都有商機的好地方。“從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的高層引領與政策支持,到年輕的基層黨員干部務實工作,在貴州,這幅上下一心的奮斗脫貧圖景令我震撼。”拉邁說。

2018年,拉邁率巴基斯坦青年代表團來到青島參加上海合作組織青年論壇,作為東道主的中國青年讓他印象深刻。拉邁說,各國青年代表在論壇上齊聚一堂,中國代表團熱情而謙遜地歡迎大家到來。

“在論壇安排的企業(yè)訪問和青年交流工作坊環(huán)節(jié),年輕的科學家向我們展示了‘中國創(chuàng)造’的最新成果,年輕的創(chuàng)業(yè)者向我們展示了中國社會為創(chuàng)業(yè)提供的無窮可能性。”拉邁說,中國青年不畏競爭,更懂得合作。在上合青年論壇,他們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研究經驗方法,熱情邀請各國青年參與創(chuàng)業(yè)項目,敞開胸懷與世界分享他們的成果。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完成的偉大奇跡。在這一歷程中,新一代中國青年人成長起來,成為中國未來發(fā)展的寶貴財富。”拉邁說,“青年人的風采讓我對中國未來充滿信心”,他們具有奮斗精神和創(chuàng)造活力,必將為推動中國向前發(fā)展作出新的貢獻。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