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顧試點業務兩年,不少先行者已經完成了“從0到1”的艱難歷程,但要做到“從1到N”還要各方付出更大的努力。
業務空間廣闊
市場需求呼喚新時代
基金投顧業務市場空間巨大。“中國經濟增長模式轉變以及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正在推動金融市場資產端發生變化,資管新規、注冊制、新證券法、信托新規等制度改革以及‘房住不炒’、共同富裕的政策導向下,未來將會迎來居民資產從房地產、銀行理財等向資本市場權益類資產的騰挪,這將是百萬億級別的。”東方證券副總裁徐海寧表示,在這個背景下,基金投顧業務適時推出,一是承接了中國居民投資向資本市場基金產品轉移的大趨勢;二是解決了居民過去資本市場投資體驗和投資收益不佳的長期痛點;三是建立了財富管理行業發展的良性生態圈,財富管理機構和客戶都能從基金投顧業務發展中受益。基金投顧業務市場巨大。
嘉實財富也談到投顧業務的重要性,第一,投顧業務有利于進一步服務于更多百姓參與分享經濟轉型與增長的紅利,提升居民財產性收入,實現共同富裕。第二,投顧業務是普惠金融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三,投顧業務有利于滿足客戶特殊需求。第四,投顧業務是發揮公募業務優勢的重要抓手。
匯添富基金表示,首先,投資顧問業務是完善中國財富管理生態的重要一環,具有極大的市場需求。其次,投顧能力也是養老金第三支柱業務開展的重要基礎,未來個人針對養老規劃進行的公募基金配置需求將越來越多。
“從1到N”還需時間
越來越多的機構獲得基金投顧業務資格,未來,各方一起努力,真正做到“從1到N”。
徐海寧表示,未來要實現從“從1到N”的跨越,把基金投顧業務做大做強,讓更多中國居民享受投資理財的獲得感和滿足感。從國外市場來看,基金銷售交易端費率下降、代銷行業競爭加劇、指數基金和ETF等被動投資工具發展是促進基金投顧業務發展的重要力量;分支機構的投資顧問人員參與組合策略的制定和執行,也將極大提升參與人員的積極性和業務效率,為業務發展提供動力。
萬家基金表示,投顧業務是一個新生事物,“從1到N”是一個穩步推進的長期過程。“投顧業務是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而構建與投資者之間的信任是一個復雜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投顧市場的各方參與者結合自身資源稟賦,本著初心開展業務,‘從1到N’自然就會到來。”
越來越多的機構參與其中,政策面支持等成為不少投顧機構的心聲。博時基金表示,基金投顧大發展需要具備三方面條件,一是吸引更多優秀的財富管理機構參與到投顧業務中來,這對基金投顧市場的逐步完善和發展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也是投顧業務大發展的前提;二是吸引更多的客戶體驗投顧業務;三是不斷完善行業標準和制度規范。
南方基金表示,投顧業務長期發展需要更多的機構參與,覆蓋更多的客群對推廣投顧業務有著重要意義。“我們相信,有更多投顧機構加大投入、擴大宣傳,會有更多投資者關注和了解基金投顧業務,也就有更多投資者可能嘗試、參與投顧服務。”
“一是需要銷售機構、財富和資管行業從業人員共同構建行業生態,不以銷量和規模為考核目標及業務導向;二是要圍繞客戶利益優先原則,共同服務客戶。”招商基金表示。
先鋒領航投顧CEO張宇提到,指數基金和ETF產品的發展,將進一步成為投顧業務發展的催化劑。從海外市場的發展過程來看,被動指數基金和ETF的增長和基金投顧增長正相關。以美國為例,多數投顧機構的資產配置基本全部由被動指數基金或被動ETF構成。過去十年里,美國被動指數基金和ETF總規模增長了430%,截至今年6月,美國的股票型被動指數基金總規模接近10萬億美元,占全市場股票基金總規模的40%。與之相對應,美國智能投顧管理規模在2015年到2020年增長了近20倍。
盈米基金副總裁、且慢負責人林杰才認為,投顧業務從一開始,政策就處于一個比較成熟和規范的狀態,并且,居民財富也已經完成了一定的積累,財富管理需求旺盛,這為投顧業務從試點開始就提供了比較好的環境。下一步,投資者心智、政策環境、技術驅動跟行業競爭等要素都還將持續催化投顧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