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業科技成立10余年來逐漸發展成為一家NLP(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及應用的人工智能公司,并在智能制造領域取得突破。“未來是AI的天下,AI不僅能用于互聯網社交,還能在物聯網和制造業等領域發揮專長。”新三板創新層企業中業科技創始人陳立杰近期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公司將以AI應用為主攻方向,賦能傳統制造向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的智能制造轉型升級。面對北交所設立的新契機,陳立杰希望未來公司可以更上一個臺階。
近年來,中業科技持續研發投入,形成了較強的競爭力。公司參與了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組織編寫的《人工智能標準化白皮書(2021版)》的編制及核稿工作,并于2020年被工信部評定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打造跨語種社交平臺
2010年前后,社交網絡成為互聯網領域的強勁風口,海外市場的Facebook、Twitter和國內的微博、微信實現高速增長,成為超級App。陳立杰當時意識到,解決社交語言溝通障礙的利器就是翻譯,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商機。
于是,陳立杰聯手創業伙伴李之光于2010年在鄭州成立了中業科技。在介紹公司的英文標識“Zoneyet”時,陳立杰透露,這受到騰訊公司名稱的影響,希望能夠復制其在社交領域的成功。中業科技最初以多語言社交網絡服務賽道入行,成立半年后推出了國內首個國際跨語言社交平臺GagaHi,支持8種語言瀏覽、互譯。一經問世,GagaHi便收獲了眾多海內外用戶,目前擁有超過7600萬用戶,且多以海外用戶為主。
隨著用戶的不斷增長,原有的在線人工翻譯模式增速放緩。中業科技開始深耕智能科技領域,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到社交網絡,基于對自然語言處理技術(NLP)的研究與探索,研發出“ZNMT中業神經網絡翻譯引擎”,并結合“中業Trycan人工眾包翻譯平臺”,形成了中業特色的以人機結合為核心、以機器輔助人工為導向的中業人工智能混合翻譯模式。
目前,依托社交網絡服務穩定的業務貢獻,中業科技正圍繞NLP技術打造公司成長的“第二增長曲線”。
切入細分行業取得突破
2017年,AI行業出現爆發式增長。基于大量的數據沉淀,中業科技開始入局AI領域,嘗試多元化經營,開發了智能翻譯手表、翻譯機器人等智能設備和智能化嵌入式軟件,但并未取得滿意結果。
陳立杰反思,切入AI應用必須對相關行業有足夠了解,企業客戶如何愿意提供數據,能否保證數據安全,這需要與產業方達成充分的信任。產業必須要有明確的需求,企業才愿意走出這一步。
而身處中原腹地,本地的優勢行業耐火材料進入中業科技的視野。耐火材料主要應用于鋼鐵、建材、有色金屬、鑄造、電力及石化等涉及高溫領域的行業。據中國耐火材料行業協會統計數據,2021年1月-6月,全國耐火材料制品產量為1292.18萬噸,僅河南省上半年產量就達到531.54萬噸,占比為41.13%,遠高于其他地區。
陳立杰表示,河南的耐火材料市場產量全國占比穩定在40%以上,行業企業數量全國最多且較為集中,而耐火材料行業智能化改造處于初級階段,市場上專業從事針對耐火材料行業產品端的信息化、智能化改造的案例和競品少,市場潛力巨大,可垂直挖掘的需求較多,且生產線改造周期性輪動,可持續性強。
看準機遇后,中業科技的AI+事業線便以耐火材料行業智能化生產線改造作為切入點。2021年以來,中業科技成功打造濮耐股份營口項目耐火材料智能化生產線。該生產線車間實現了全生產線數字化管理,整體效率提升26%以上,人力減少60%以上,能耗降低11%以上。
陳立杰表示,營口耐材項目是中業科技智能制造產品落地應用的重大突破,未來公司將堅持領先自主研發,賦能傳統制造向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的智能制造轉型升級。而對于發展路徑,陳立杰用了一個形象說法,“將客戶的客戶發展為自己的客戶”,中業科技將圍繞耐火材料行業智能化生產線改造向產業鏈上下游及類行業延伸拓展。
研發鍛造核心競爭力
科技賽道強手如云,陳立杰深知只有持續加大技術研發強度,才能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財報顯示,2018年至2020年,中業科技收入分別為1.54億元、2.07億元、1.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713萬元、735萬元、-1632萬元。同期,公司的研發費用支出分別為57萬元、1380萬元、2476萬元。
功夫不負有心人,中業科技在2020年末被工信部評定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對于企業入選背后的核心競爭力,陳立杰表示,企業團隊是首要的競爭力,公司有穩定的合伙人和高學歷人才隊伍。其次是在行業中形成了豐富的經驗能力,包括技術能力經驗、數據能力經驗、應用能力經驗等。
中業科技圍繞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機器視覺和數據治理等技術重點攻關,目前發力“互聯網社交”和“AI+”這兩個核心事業線。談到未來發展時,陳立杰強調,中業科技不僅要服務C端客戶,更希望服務B端客戶,未來公司將以AI應用為主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