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無數投資者來說,11月15日是見證歷史的一天,備受矚目的北交所正式開市。與之相隨,首批以“北交所”命名的主題基金也火線獲批發行。其中嘉實基金公告,嘉實北交所精選兩年定期開放混合型基金將于11月19日重磅首發。
作為新三板歷史上最大力度的改革,北交所自9月2日宣布設立到11月15日開市,僅兩月有余,“北交所速度”也充分體現了國家對于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決心。中信建投數據顯示,首批北交所上市交易的81家公司涵蓋25個國民經濟大類行業,17家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技術制造業、高技術服務業、戰略新興產業等占比87%,平均研發強度4.2%,平均研發支出2536萬元,總體來說,北交所上市的公司以制造+科技公司為主,風格可謂是成長中的成長。有分析人士指出,北交所核心目的是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其制度契合中小企業融資需求,隨著北交所深入發展,未來有望形成“專精特新”的產業集群,發展空間廣闊,蘊藏著豐富的投資機會。
但是對于資金有限、專業經驗欠缺的個人投資者來說,由于北交所投資者準入門檻較高(50萬元日均資產+2年證券投資經驗),借助相關的“北交所基金”來曲線入市成為明智之選。嘉實北交所精選采用“兩年封閉+定期開放”運作方式,在封閉期內股票資產占基金資產的比例為60%-100%,其中投資于北交所的資產比例不低于非現金基金資產的80%,能更充分地把握北交所上市帶來的投資機會。
同時為了更好地助力投資者把握歷史性投資機遇,嘉實基金對此次北交所基金倍加重視,配備了“大制造總監劉杰+科技成長博士李濤”雙強基金經理護航擔綱,兩人能力圈強強聯合,有效互補,也與北交所覆蓋的制造和科技等核心領域相契合。
具體看來,劉杰有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學士和北京大學金融碩士雙重專業背景,擁有15年證券從業經驗。2006年加入嘉實基金后,歷任研究部研究員、中小市值研究團隊負責人、機構投資部投資經理以及部門總監,為保險、銀行等機構客戶提供低波動絕對收益策略產品,擅長管理低波動絕對收益類型專戶產品。目前擔任嘉實大制造研究總監,在管產品嘉實先進制造成立以來回報翻倍,獲海通證券三年期、五年期五星評級。
李濤則是清華大學本、碩、博連讀的學霸,也是全市場首批TMT研究員之一,目前能力圈涵蓋TMT、消費、港股、新能源、先進制造等領域,擁有13年投研經驗,其中6年投資經驗。其具有專戶、QFII投資背景,投資方法論成熟,聚焦科技成長,追求絕對回報,經歷了多輪科技產業牛熊,擅長以周期視角控制回撤,是追求絕對回報的科技成長投資專家。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嘉實基金是新三板市場較早的參與者,積累了豐富的投資和研究經驗,投研團隊實力也是非常的雄厚。保有業內規模領先的投資、研究、交易和風控團隊;投資研究人員近300人;近70位資深投資經理,各策略組組長平均從業年限15年。投資基金,投的不僅是基金經理,還有基金經理背后的投研支持。
考慮到在北交所上市的中小企業仍處于較早的成長期,要想成功篩選和甄別均需要專業功底和技巧,此外北交所新股上市首日不設漲跌幅限制,次日后設立30%漲跌幅。因此理財人士建議,缺乏專業知識、風險承受能力有限的普通投資者,最好選擇集合了學霸們智慧的“北交所基金”來借基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