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不卡一区_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免费_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99热_99热精品在线

云創數據:構建人工智能模型 用科技優化世界

2021-11-19 17:08:56 作者:臧曉松

“數據”離我們有多近?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鐘南山院士曾對疫情形勢做出精準預測,這背后其實有一家大數據公司的“功勞”。這家公司就是云創數據。從2011年成立,到如今成為南京首家精選層掛牌企業,云創數據用10年完成華麗蛻變。

當年震驚全國的周克華槍擊案,云創數據提供了云存儲系統,為警方在海量視頻中發現犯罪分子的重要線索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公司研發出“智慧路燈伴侶”以及“智能云視頻監控系統”,廣泛應用于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等多個領域,讓犯罪分子再也無處遁形。

云創數據究竟是怎樣一家公司?又有著怎樣的發展前景?公司董事長張真近日接受證券時報報道團采訪,就公司的發展歷程以及所處賽道做了詳細介紹,“要么不做,選擇了,就去拼命做好”。

協助偵破槍擊案“一戰成名”

張真直言,自己在工作上是個“不安分”的人。

1995年,25歲的張真剛走出校園,就創辦了南京月亮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并打造出一款名為“即時漢化專家”的翻譯軟件。在接下來的一年間,即時漢化專家沖至全國通用軟件銷量榜的第二位,僅次于風靡一時的“江民殺毒”。

即時漢化專家的成功,反而讓張真有了更多思考:當時整個公司的員工才四五個人,她一個人攬下公司所有的推廣和銷售,并將一二級代理商發展到了300家以上。但接下來該做什么?有了“市場”這條腿,又該如何借助另一條“資本”的腿?張真決定給自己“充電”,并在2004年拿到了北京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2011年3月,張真重返南京“二次創業”,“當時國內云計算市場被IBM、EMC等外企壟斷,他們用云計算的方式做存儲,價格很高,所以我們也想做點事情。”云創數據就此成立。2015年業內知名專家劉鵬加入公司,成為公司產品和技術的靈魂人物,劉鵬擔任了中國大數據應用聯盟人工智能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信息協會教育分會人工智能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云計算專家委員會云存儲組組長、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國技術指導專家組云計算組長等職務。

云創數據創立之初的業務突破,與一起震驚全國的槍擊案有關,案件的主角,就是周克華。周克華在8年間流竄作案8起,在全國多地持槍搶劫造成命案。2012年1月初,周克華在南京作案后逃走,引發警方的全城搜捕。

南京市公安局調來全市的視頻監控,并安排上千警力參與視頻分析。由于相關視頻素材量龐大,上傳、共享、快速調閱等對存儲設備要求極高。公安局聯系多家做存儲的公司,要么存儲容量不夠,要么供貨周期太長。此時恰逢云創數據正在公安局做云存儲測試,于是臨危受命。

董事長張真親自帶隊,全公司工程師加班一周,通宵達旦在南京市公安局信息中心、江蘇省警官學院、案件偵查指揮部等地快速部署完成了6套cStor云存儲系統。為了完成這項緊急任務,他們甚至幾乎買光了南京及周邊城市甚至京東商城的所有硬盤,“硬盤價格也因此水漲船高”。

就這樣,案發周邊所有監控數據都匯總到cStor存儲平臺上,上千警力同時在這幾套cStor云存儲系統上傳、存儲、下載、瀏覽以及分析監控視頻圖像,極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案后,南京市公安局信息中心信通處相關負責人曾直言,“正是有了云創云存儲系統的支撐,我們在全市設立了四個圖像調研中心,實現了千人同步工作的目標,南京公安局也在海量視頻圖像中發現了犯罪分子的重要線索,成功采集了嫌疑人DNA,從而使得數月后,重慶方面成功破案。”

這也是云存儲系統首次在全國公安系統用于案件輔助偵破,云創數據“一戰成名”,迅速在公共安全領域打開市場。

公開發行說明書顯示,云創數據cStor超低功耗云存儲系統已在新疆7個地州廣泛部署。此外,公司的大數據存儲類產品還在江蘇省公安廳、河北省公安廳、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以及海南多地大規模應用。

智能監控系統讓壞人無處遁形

來自西班牙的阿東,已經在中國生活了22年。身為“中國女婿”的他是云創數據的資深員工。

在阿東的工位旁邊,是一個云創數據自主研發的“智慧路燈伴侶”。這款智慧路燈伴侶由攝像頭以及很多傳感器組成,通過掛載的方式,就能把現有路燈桿變為智慧城市的前端感知點,進而實現全景監控、實景漫游,環境監測、震動感知,一鍵報警、語音對講,智能對話、城市Wi-Fi,特征識別、人車識別,軌跡研判、流量分析等功能,能夠廣泛應用于智慧城市、智慧園區、智慧校園等眾多場景。

面對來訪的客人,阿東即興為大家演示起來。

當他在智慧路燈伴侶前按下打火機時,監控屏幕上立即跳出火苗的實時圖像,這是在模擬突發事件的自動感知。接下來的演示更令人震驚,阿東模擬“嫌疑人”從智慧路燈伴侶前走過,再模擬“警察”從監控屏幕中截圖“鎖定”自己的全身圖像。此后他開始在辦公區“逃竄”。每當路過有攝像頭的地方時,他的實時畫面就會立即被自動“鎖定”,實現目標的實時跟蹤。

云創數據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公司研發的“智能云視頻監控系統”,能夠將原本各不兼容的公安監控平臺、交警監控平臺、城管監控平臺等諸多平臺整合,構建起城市級別視頻監控,實時匯聚城市級海量視頻數據,最終實現視頻綜合管理與內容共享,并廣泛應用于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等多個領域。

值得關注的是,基于城市級監控平臺的實時處理能力,云創數據進一步拓展了包括“高精準車牌識別”、“模糊人臉識別”、“步態識別”、“斗毆識別”等系列安防行業深度解決方案。“在模糊監控視頻場景下,云創識別算法的檢出率具有較高優勢”,與此同時,云創數據研發的超大規模人臉比對一體機,單臺可實現1秒處理7億次人臉比對。

“以前追蹤犯罪嫌疑人都是靠人去看視頻,再判斷他可能的去向。”云創數據表示,有了“智能云視頻監控系統”后,嫌疑人被攝像頭拍攝的畫面都會自動顯示,“以前周克華作案后能跑掉,如果是現在上了這套系統,他根本就跑不掉。”

此外,江蘇省交通廳組織全國知名企業針對高速公路出入口及路面監控進行高精準度車牌識別測試,已持續對比近3年時間,云創始終保持優勢,目前已實現晴朗天氣準確率99.9%,雨雪夜間等惡劣條件下準確率99%。

依托大數據智能處理產品及服務,云創數據承接了“智慧南京”云視頻交換平臺項目,針對南京市現有公安、交管、交通、城管等各部門的已建視頻,協助南京市信息中心打造“智慧南京”底層平臺,實現海量視頻和數據交換,共計接入了約8萬路視頻,為南京市民提供充分的安全監控保障。

助力鐘南山團隊

精準預測疫情走勢

除了在公共安全等領域發威,云創數據在醫療領域也開始嶄露頭角。

2020年3月,云創數據智能醫療事業部正式成立,這是繼地震事業部、教育事業部、環境事業部、測繪事業部、公安事業部之后,云創大數據組織成立的第六大事業部,也被張真視為云創數據企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據介紹,云創數據在智能醫療領域積淀深厚,已經掌握了前列腺癌影像智能識別、宮頸腺癌影像智能識別、肝臟腫瘤影像智能識別等前沿技術。

其中,云創大數據與多家三甲醫院合作開發了醫療影像識別技術。尤其是在與南京大學附屬鼓樓醫院的合作中,對于前列腺癌的影像智能識別準確率達到了99.38%,相關成果得到國外媒體的廣泛報道。以此為契機,云創數據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分析預測中也立下“戰功”。

“2020年1月底疫情暴發,2月初鐘南山院士技術團隊找到我們,希望我們參與疫情的分析預測。”張真向記者表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具有未知性、突發性、高風險和快蔓延等特點,同時疊加春運高峰期間學生放假、企業員工回家過年等人員跨地域頻繁流動等因素,給疫情防控提出了嚴峻挑戰。為了科學預測疫情發展走勢,鐘南山院士率領包含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南京云創大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澳門科技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橫琴鯨準智慧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組成的技術團隊,對疫情的流行趨勢作出分析。

當時,云創數據緊急研發了“公共衛生應急大數據分析預測支撐平臺”,總經理劉鵬帶領技術團隊兵分兩組:一組基于改進的經典模型,另一組則基于人工智能技術,對疫情的發展走向作出了準確預報。

2月中旬,鐘南山院士發布了預測結果:

第一版預測結論顯示,全國新冠肺炎疫情在2月下旬達到高峰,4月底趨于平緩。如管控措施推遲5天實施,全國疫情規模預估將擴大至3倍;如降低武漢管控力度,湖北可能在3月中旬出現第二次疫情高峰并延續至4月下旬。

第二版預測通過機器學習構建了人工智能模型,同時改變了此前的鑒別方法:2月9日前,使用“新增確診人數”作為訓練數據進行預測;2月13日后,采用“累計確診+新增疑似+死亡人數+治愈人數”作為訓練數據進行預測。結論顯示,全國將會在2月中旬達到拐點,全國確診病例在8萬例左右。

最終在2月20日左右,湖北省以及全國范圍內確診病例、疑似病例顯著減少,疫情出現明顯拐點。截至3月26日10時,全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81960例。以上均與鐘南山院士技術團隊作出的預測十分接近,這也說明了其疫情預測十分準確。云創數據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為疫情預測提供了科學依據,相關技術成果刊登于期刊《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

讓尖端工業智造提速10倍

在尖端工業智造領域,云創數據也在悄然發力。

如今,全球的先進汽車制造廠基本實現制造過程的全自動化,有的工廠甚至能做到一分鐘生產一輛汽車。不過,有一個環節限制了汽車出廠的速度,那就是汽車零部件表面缺陷的檢測。由于造型設計方面的主客觀因素,零部件表面坑包、麻點、隱裂、臟污等缺陷時有發生,然而這些通常都很細微,肉眼檢測速度慢、檢出率較低。“如果部件缺陷未被及時檢出,那么裝配好的汽車就會不合格。”云創數據介紹,目前國際上主要通過機器人不斷掃描,實現對汽車零部件表面缺陷的檢測,檢測速度只有44秒/件,檢測線長達100多米。

某高端汽車制造廠商提出了將檢測速度縮減到每件幾秒以內,檢測線縮短到2米之內的要求。面對這樣“嚴苛”的要求,來自美國、德國技術團隊也表示束手無策。后來,他們找到了云創數據,希望公司能夠攻克這項難題。

云創團隊經過攻關,最終通過多光譜三維掃描加上模擬還原,通過計算機視覺智能缺陷檢測分析,最終實現完全機器自動化檢測,檢測精度達到100微米,檢測速度更是縮短到1-5秒,準確率99.3%。應用上述技術后,汽車制造廠檢測線的長度可以從100多米縮短到只用幾米。

公司介紹,這項技術能夠廣泛應用于汽車沖壓件表面缺陷檢測、汽車配件表面缺陷檢測、衛浴陶瓷產品表面缺陷檢測,以及其他工業部件缺陷檢測等尖端工業智造。

值得關注的是,云創數據還在致力汽車工業流水線的人工智能優化。

“國內流水線上機器人的速度,可能比國外慢了10倍。”公司介紹,由于生產線上機器人的動作都是靠人編寫的,所以也會有很多延誤,最終影響了整個生產線的效率。

云創數據總經理劉鵬認為可以用人工智能給機器人編程,這樣就能把速度控制到最優,提升10倍肯定是沒有問題。

在云創數據的展廳中,還放著一摞比字典還厚的手稿,這是云創數據為了配合交通管理部門解決擁堵問題,而記錄下的“交通大腦算法”設計過程。“我們的研發系統借鑒了AlphaGo圍棋算法理念,通過學習來控制紅綠燈。不過以前計算真實世界的1秒鐘,計算機要花費44秒鐘,相當于現實中根本無法應用。”劉鵬介紹,經過這兩年對算法的大幅度優化,“現在已經從44秒鐘縮短到0.07秒,這樣就有現實意義了。”劉鵬向記者表示,如今在模擬交通系統中通行效率已經可以提升近60%,“這樣的結果還是非常振奮人心的,目前我們還在與相關交通管理部門密切配合,力爭盡快推動系統應用落地。”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