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期經濟數據的公布,我國當下經濟形勢也逐漸明朗化。從工業、服務業、投資等相關指標數據來看,相比9月環比有所好轉,經濟延續了小幅回暖態勢,但今后幾個季度或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穩增長政策大概率不會缺席。
保供穩價政策效果在10月下旬逐漸顯現,供給約束有所緩和。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0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兩年平均同比增速為 5.2%,環比小幅回升,結束下半年以來的持續下行走勢。10月國內服務業生產指數兩年平均同比增速繼續回升,反映隨著疫情影響逐漸消退,服務業生產延續回暖態勢。10月國內出口景氣度仍偏高,其中汽車產業鏈表現較好。而投資方面,則呈現出結構性差異,國內消費、房地產開發以外的投資均呈現較明顯的上升態勢,帶動經濟延續小幅回暖態勢。
目前看,接下來幾個季度我國經濟面臨著以下幾方面壓力:
首先,雖然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環比為 8.9%,高于疫情前 2019年同期環比,但低于 2017、2018 年同比環比,這表明 10 月國內消費繼續回暖,但幅度有限,可能與10月疫情再次反復有關。表明在形成全民免疫屏障、特效藥普及之前,新冠疫情反復極可能干擾消費復蘇進程,特別是臨近冬季,防疫壓力加大。因此我們認為目前消費復蘇的方向毋庸置疑但過程或將長于市場預期。
其次,疫情以來,海外生產供給受到嚴重干擾,使得具有比較優勢的中國產品競爭力進一步提升,這也是近兩年來出口保持強勁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是支撐我國經濟平穩運行的主要推動力。但隨著國外特別是歐美發達國家疫苗接種進程加快,經濟復蘇步伐也在加快,生產供給在逐步恢復,近兩年的出口替代邏輯在明年可能會逐步演變成反向壓制因素,出口對我國的經濟拉動可能會逐漸減弱。
最后,房地產投資趨勢性下行將使得經濟持續承壓。今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需求放緩、融資環境不容樂觀,房地產行業受到較大影響。“房住不炒”政策的堅定站位、地產稅的臨近,使得目前房地產市場各方參與主體對房價預期徹底轉向。雖然當前政策有所微調,但能否扭轉商品房銷售的下行態勢存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商品房銷售數據回暖,從銷售改善到地產投資增速上行,仍可能存在著2至3個季度的時滯,所以短時間內房地產投資的拐點仍難以看到。
基于目前經濟面臨的壓力,出臺穩增長政策在情理之中,而且目前也具備了穩增長條件。事實上,今年的財政政策有定力且偏穩健,或為明年發力留有一定余地。PPI見頂回落、CPI走勢溫和,來年貨幣政策適度寬松仍有一定空間,美聯儲加息時點大致從明年下半年開始,也為我國央行留下了寬松的時間窗口。從投資角度看,接下來幾個季度債市可以適當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