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發現,跟蹤同一指數的指數增強基金,收益率差異顯著。同樣是中證500指數增強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率首尾相差近29個百分點。
業績差距大
Wind數據顯示,成立時間滿一年的不同中證500指數增強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率從3%到30%多不等。例如,同樣是跟蹤中證500指數的兩只指數增強基金,博道中證500指數增強A收益率達到32.44%;與此同時,今年以來表現最差的中證500指數基金收益率僅有3.61%,相差近29個百分點。
而同樣是跟蹤滬深300指數的指數增強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率從-14%到7%不等。在大部分滬深300指增產品收益率為負的情況下,富榮滬深300增強A、天弘滬深300指數增強A兩只基金收益率超過5%,還有6只產品超過3%。
除了跟蹤滬深300指數、中證500指數等寬基指數的基金,行業類的窄基指數基金也存在類似情況。
此外,即使不考慮基金經理主動管理對指數基金收益的影響,跟蹤同一指數的被動指數基金,收益率也有差異。例如,不同基金公司的滬深300指數基金,今年以來收益率從-6%到3%不等。這意味著,投資者即使買的是單純復制指數的產品,不同的選擇也可能帶來9個百分點的收益率差異。
多因素影響收益率
基金評價人士表示,即使是跟蹤同樣的指數,建倉期、建倉節奏、基金規模導致的沖擊成本和調整成本差異,都會影響基金的收益率。成分股跟蹤方式不一樣,賦予指數成分股的權重不同,跟蹤指數的結果也會有差異,最終波動率和收益率都會差別較大。此外,各家公司跟蹤技術的差異也會導致跟蹤效果出現不同。
對比指數增強基金和指數基金,指數增強基金加入了基金經理的主動操作,既可能增厚收益,也可能拉低收益,收益取決于基金經理的主動管理能力。各基金采用的增強策略不同,尤其是在行業和股票上的配置權重不一,增強的效果也會受到影響,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出現一定差異。此外,打新帶來的收益不同也是重要原因,一位指數基金經理表示,在打新收益較高的情況下,不少指數基金通過少部分資產參與打新,可以增厚幾個百分點的收益。
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胡立峰表示,指數增強基金收益可能好于同類指數基金。一些按照市值編制的指數有一定局限性,即使上市公司所處的行業和板塊已經發生了變化,但只有等到其市值發生巨大變化時才能從指數中剔除,相比之下,指數增強基金更具有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