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影業25日晚間披露上半財年業績報告,截2021年9月30日止的6個月收入同比大增47%,虧損同比收窄超60%,接近盈虧平衡。阿里影業解釋稱,這一方面得益于國內疫情的良好控制使電影行業逐步復蘇;另一方面依托公司IP和內容的儲備,IP衍生及商業化帶來的收入同比提升。
公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收入約人民幣13.58億元,而2020年同期為9.27億元,同比增47%;經營虧損從1.96億元大幅收窄至0.76億元,虧損同比收窄超60%。得益于業務結構的多樣化及運營效率的提升,經調整EBITA為虧損約0.05億元,已接近盈虧平衡。
阿里影業表示將繼續深度布局全品類娛樂內容,提高電影、劇集等多品類的內容生產能力;擴大科技平臺服務范圍; 探索IP衍生及商業化的多種業務形態;與阿里巴巴生態體系深度協同,推進產業生態合作,充分發揮內容+科技的潛力。
阿里影業還預期,明年亦可能在合適機遇及尋求外部財務資助。
票房大豐收
阿里影業表示,公司以內容+科技的雙輪驅動作為發展戰略。內容業務是其核心業務,目前主要由電影、劇集以及其他構成。
這六個月中,國內電影收獲約168億元,同比增加約107億元,電影市場的恢復體現了國內疫情被良好控制和經濟的全面復蘇。同期公司參與出品和發行22部影片,貢獻票房約68億元,占國產片觀影票房的57%; 其中有6部影片進入了同期國產片票房前10,包括《中國醫生》、《懸崖之上》、《我的姐姐》以及《白蛇2:青蛇劫起》等。
2021/22下半財年,公司參與出品和發行的《長津湖》以約56.95億元票房暫列2021年全球票房首位,并成為中國影史票房冠軍,其他如《水門橋》、《誤殺2》、《超能一家人》和《四海》等即將2021/22財年內上映。
阿里影業稱,除了深度布局院線電影外,公司在不斷拓寬內容賽道和優秀內容的生產能力。搭建了多個以制片人為中心的劇集工作室以培養專業團隊的內容制作開發能力,參與制作的多部劇集登陸各大衛視和網絡平臺,2021/22下半財年公司規劃的劇集均在拍攝或后期制作中,預計有8部。
公告指出,公司在不斷豐富內容儲備,積累自己的內容開發制作能力。報告期內,包括影業收入在內的內容分部共錄得收入約5.62億元,較去年同期的約5.5億元增長2%;錄得經營利潤約人民幣0.96億元,與過往期間基本持平。
科技業務增速高達157%
而科技業務是阿里影業三大業務之一,也是營收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由平臺票務、數智化業務及其他構成。
平臺票務業務包括2C平臺淘票票以及2B平臺云智。淘票票不僅是阿里為電影院提供票務服務的平臺,亦是面向消費者的觀影決策平臺。 2021/22上半財年淘票票聯合大麥推出了淘麥VIP會員體系。 云智是對影院提供經營管理服務的數智化產品,云智通過技術手段提高影院經營管理的效率并降低影院運營成本。報告期內云智繼續保持行業出票影院數量的第一名。
數智化平臺業務是建立底層預測邏輯和宣發商業模型,提供營銷服務,執行宣發動作的業務。之前已經為多個影劇項目提供獨家直播策劃和內容營銷服務,包括電影《速度與激情9》、劇集《你好,檢察官》等。
阿里影業的的其他科技產品還包括與影劇內容生產融合的云尚制片。 云尚制片是覆蓋制作全流程、全場景的數字化產品。可以幫助影視行業提高工業化水平,幫助影視公司和劇組監控項目質量和拍攝進度,提高劇組效率節約成本。
報告期內,受益于電影市場走出疫情影響,科技業務錄得收入約5.67億元, 較去年同期的約人民幣2.2億元,增幅157%; 錄得經營利潤約2.29億元。
IP衍生及商業化是本集團延展娛樂產業版圖邊界的核心業務。報告期內,阿里升級了IP衍生及商業化體系,推出了潮玩品牌“錦鯉拿趣KOITAKE”和潮流IP及生活雜貨品牌“另物KOILAND”。 報告期內,錦鯉拿趣和另物的銷售GMV已突破5000萬,2021/22下半財年阿里影業計劃將繼續豐富內容IP儲備、孵化更多產品。除了新品牌之外,阿里影業仍在發掘現有優質IP的市場潛力。
于報告期內,IP衍生及商業化業務錄得收入約2.3億元,實現47%的增長,實現經營利潤約人民幣1.06億元,同比增長30%,收入與經營利潤持續保持高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