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A股呈現極致的結構化行情,不同風格的私募業績分化嚴重,尤其“公募派”業績首尾相差超150個百分點。不過,分析人士指出,拉長時間來看,有公募背景的基金經理長期業績相對穩健。
臨近年末,在跨年行情的驅動下,不少受訪私募表示,市場不乏結構性機會,將重點布局消費、醫藥、新能源等板塊。
“公募派”年內業績分化明顯
首尾相差超150個百分點
據私募排排網不完全統計,今年來有業績記錄的2543位股票策略基金經理整體收益為11.72%,其中,200位公募背景的基金經理年內收益為11.02%。
拉長時間來看,近三年股票策略基金經理整體收益為98.30%,其中,公募背景的基金經理整體收益為113.93%;近五年股票策略基金經理整體收益為94.46%,其中,125位公募背景基金經理整體收益為108.55%。由此可見,短期來看,公募基金經理業績優勢體現不出來,但中長期來看,無論是整體收益還是正收益基金經理占比,“公募派”都表現不錯。
私募排排網財富管理合伙人姚旭升認為,“公奔私”的基金經理主要運用的是主觀多頭策略,他們在公募積累了管理大資金的投資經驗,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投研體系,投資風格多以價值投資和價值成長為主,長期業績表現可圈可點。
格上旗下金樟投資研究員謝詩琦指出,由于股票型公募基金有最低倉位的限制,所以公募出身的基金經理相對更習慣保持一定底倉,他們通常換手率較低,持股周期較長,適合趨勢性或結構性的牛市市場。
由于今年市場震蕩加劇,結構性行情不斷上演,私募基金經理的業績收益分化明顯。數據顯示,今年來有業績記錄的“公募派”基金經理的整體業績首尾相差超150個百分點。其中,國盈資本總經理楊毅、聚鳴投資副總經理王文祥等管理的產品年內收益實現翻倍,部分公募背景的基金經理則業績表現不佳。
謝詩琦指出,由于今年市場震蕩,不同管理人的業績表現分化,重點布局在偏高景氣度、高成長的新能源、軍工等板塊的管理人表現優秀,而偏消費的基金則表現相對平淡一些,這也跟管理人的風格有關。
姚旭升表示,每位基金經理都有自己的能力圈,面對頻繁的板塊輪動,能更好適應當下市場風格的基金經理業績表現肯定更加突出,作為投資人可以通過配置多種賽道,從容地應對復雜的市場變化。
跨年行情下不乏結構性機會
重點布局消費、醫藥、新能源
臨近年底,不少受訪者表示跨年行情下不乏諸多結構性機會,展望未來,將重點布局消費、醫藥、硬科技、新能源等板塊。
華夏未來資本稱,當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宏觀政策導向日趨積極,跨年行情不乏結構性機會,看好中下游行業“困境反轉”的投資機會,包括食品飲料、TMT、醫藥以及互聯網、教育等領域;長期重點關注“雙碳”帶來的新能源革命,新能源車、光伏、風電、儲能等領域投資機會層出不窮。
寬泉私募創始人劉大元指出,臨近年底,投資需要考慮以下三方面:首先,在低估值的板塊中尋找機會,如大金融板塊估值水平處于歷史較低的位置;其次,在高成長的賽道中,挖掘能夠保持較高估值且與硬科技、新能源與碳減排相關的行業與板塊;最后,傳統的消費和醫藥領域在經濟內循環的背景下一定是有機會的。經濟的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的增長過程中,長期看還是要珍惜真正的成長賽道,如消費、醫藥、半導體、新能源與高端制造。
清和泉資本認為,未來半年或一年的市場成長行情是主導,但階段性會有均衡,投資機會慢慢增多,看好景氣能夠持續的板塊如硬科技,同時,穩健成長的消費、服務板塊未來的投資機會也會越來越多。此外,港股偏互聯網服務類的公司也是有一定投資機會的。
“當前市場整體預計仍然會以震蕩為主,很難有系統性趨勢上漲的機會,也很難有系統性熊市的風險。”睿億投資研究總監熊林表示,在震蕩市中,更多地是要進行自下而上的個股選擇,積極把握結構性機會。選股思路仍然聚焦于高景氣賽道中具備估值性價比的成長股、受益于國家穩增長行業可能迎來反轉的低位公司,以及具備穩定成長且估值合理的消費公司。
易同投資合伙人朱龍洋稱,整體來看,市場沒有特別大的系統性風險,所以還是保持一直以來的較高倉位運作,自下而上地尋找預期回報好的個股。從方向上,長期看好消費領域的機會,聚焦更好、更新、更省、更中國等幾個方向,在先進制造領域積極尋找能夠成為全球冠軍的企業。
駿偉資本董事長徐煒哲預計,明年的風格會有一個切換,市場會回到價值為主的風格。基于這樣的判斷,駿偉資本會加大對消費、醫藥、科技等核心資產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