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地糖廠的一名技術員,到一家擁有30多名員工的菌草公司總經理,盧旺達青年艾曼紐爾·阿希瑪納通過種植蘑菇走上了致富路。如今,公司菌菇生產能力從每月1500袋增加到1萬袋,在盧旺達乃至鄰國的市場上都能買到艾曼紐爾·阿希瑪納的公司的菌菇。
艾曼紐爾·阿希瑪納的成功是中國農業技術惠及當地人的范例。中國援助盧旺達農業技術示范中心2011年正式運營,延續并拓展福建農林大學長期向當地傳授菌草種植技術的經驗,10年來培養超過5000名農技人才:尼依巴·伯瑟德是當地一家菌草公司的創始人,也是從中國援助盧旺達農業技術示范中心走出的企業家。伯瑟德不僅種植菌菇,還開始嘗試生產菌菇粉和干菌菇,并把它們推向市場;帕斯卡西·尼拉吉爾通過種植菌菇,讓生活有了可靠的保障。他還把種植技術傳授給很多失業以及無所依靠的婦女,讓更多人靠種植菌菇致富。如今,食用菌成為盧旺達經濟的重要產業以及主要推廣項目,相關技術和產品也已輻射至周邊國家。
“當地農民通過種植菌菇賺到錢,這是經濟效益;更多人的生活有了保障,這是社會效益。農業技術示范中心能把中國農業科研成果轉化出來,實現技術推廣、惠及百姓,這是我們希望達到的目標。”中國援助盧旺達農業專家祝粟表示,經過長期發展,盧旺達菌草技術已經成熟,實現了本土化、市場化,未來項目將越做越大。
經過10年發展,中國援助盧旺達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已發展成集試驗、生產、加工和培訓于一體的農業綜合示范基地。除菌草產業外,還開發出水稻和旱稻培育、桑蠶養殖、水土保持等多個農業培訓項目,培訓了數萬當地農民。
示范中心的成功經驗吸引了國際社會的關注。來自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世界糧食計劃署等國際組織以及美國、日本、南非等國家的農業專家及其他各界人士經常到示范中心參觀。盧旺達農業委員會主任帕特里克·卡蘭古瓦表示,中國的農業技術援助幫助盧中務實合作取得重大成果。“中國長期以來對盧旺達農業提供幫助與支持,在創造就業、保障糧食安全和提高當地人收入方面作出貢獻。期待盧中農業合作取得更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