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末,在申購的控制上,基金公司頻頻開啟“調節閥”。今年以來的績優基金,早就在申購上做好安排,其中大多“閉門謝客”,控制新增規模。一些階段性表現較好的基金則順勢大開其門,吸引資金進入。
保證基金平穩運作
近期,公募基金申購限制的“調節閥”頻頻開啟。11月30日,富國基金發布公告稱,為了保證基金的平穩運作,保護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富國研究優選滬港深靈活配置混合于12月1日起限制大額申購,限制申購金額為100萬元。11月30日起,華安安華靈活配置混合的申購金額被限制在5萬元,理由同樣是“保證基金的平穩運作,保護基金持有人利益”。
也有一些基金產品,在年終之際大開其門,迎接新增資金。例如,11月30日起,申萬菱信宜選混合恢復大額申購、定期定額投資及轉換轉入業務。該基金取消了此前50萬元的大額申購限制。
觀察今年以來績優基金的申購控制情況可以看到,年終之際,不少績優基金已經“閉門謝客”。暫居今年以來收益率前兩位的前海開源新經濟A和前海開源公用事業,目前均處于暫停大額申購的狀態。其余的績優基金,如寶盈優勢產業A、金鷹民族新興等,目前均已暫停大額申購。其中,金鷹民族新興從11月19日起暫停5萬元以上的大額申購。
與此同時,不少績優基金則希望在規模上“更上一層樓”,繼續開放申購或者直接取消了此前的申購限制。例如,今年以來績優基金榜單中,有長城行業輪動A、信誠新興產業A等產品,仍然處于開放申購狀態。其中,長城行業輪動A更是在11月15日取消了此前的10萬元大額申購限制,恢復大額申購、轉換轉入和定投業務。
規模取舍不一
對申購調節的不同情況,背后是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對待新增規模的不同態度。
據前海開源基金崔宸龍介紹,對于規模大增的問題,基金很早就做了限購,現在規模比較平穩。他表示:“目前的規模在我的投資體系下不會影響到投資收益率。未來如果行業大幅波動,贖回額比較大,合適的時間可能會放開限購。如果市場熱情比較高,可能在新增規模到達一定程度后會限購。”
某公募基金渠道人士坦言,從某種程度上看,對基金經理來說業績比規模更重要。在基金規模增長較快時,為了給投資者更好的投資體驗,也為了讓產品有一個相對更好的排名,不少基金經理會提出限制申購以維持合理管理規模。他還表示,對于基金公司來說,做大整體規模也不必“單戀一枝花”,持續營銷其他長期績優基金產品、新發基金都可以使公司整體規模增加。臨近年底,公司在渠道方面會投入較多精力到明年初的新基金發行上來。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應該趁勢吸引規模,為跨年行情做好準備。“近期業績較好,目前基金的投資布局比較契合跨年行情的演繹方向。開放申購,獲得更多的新增資金,能在看好的方向上,做更大幅度的布局,同時也是希望有更多的投資者享受投資收益。”北京一家基金公司的一位基金經理信心滿滿。
跨年布局宜均衡
對于申購調整,雖然各個基金產品、各位基金經理的選擇不一而同,但對于投資者而言,看中的是借助基金產品,把握投資機會。特別是在跨年之際,面對可能的行情機會,更是需要選擇符合市場機會的基金產品進行投資布局。
廣發基金宏觀策略部表示,疫情未來如何演繹仍待觀察,比較確定的是:首先,疫情發酵下緊縮貨幣的幾率大幅下行,利率走勢大概率偏弱;其次,我國的疫情防控情況較好,A股大概率受到的沖擊有限;第三,風格方面,相對價值風格而言,成長風格在分子端受到經濟增長的影響較小,同時更受益于利率下行帶來的估值提升,預計后市成長風格會跑贏價值風格。
金鷹基金指出,在行業配置上應維持適度均衡。短期尋找交易“防疫”與“穩增長”的交集,例如醫藥(疫苗)、5G(線上辦公)、食品(提價)。中期來看,堅守新能源、半導體、軍工等科技成長板塊的配置型機會。
蜂巢基金指出,疫情發酵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仍然可控,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會延長海外貨幣寬松的時間,并強化我國出口的韌性。對于A股,明年可以繼續聚焦持續成長的“雙碳”、高端制造等行業,細分領域可關注新能源、電子半導體、軍工、化工、機械、有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