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不卡一区_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免费_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99热_99热精品在线

基金發行冷熱不均 將成常態

2021-12-06 14:15:00

一邊是多只基金發行延期,一邊是爆款基金限購。上周,新基金發行的結構性分化顯露得淋漓盡致。基金發行市場“冰火兩重天”的背后,折射出海量資金對于稀缺產品和優質管理人的爭奪。在股市結構性行情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新基金發行的分化恐怕成為常態。

隨著A股市場震蕩調整,近兩個月的基金發行市場也開始降溫。11月以來,已有32只基金發布延長募集的公告。但在上周,久違的爆款基金再度吸引眼球。先是第二批REITs發行,兩只基金的公眾認購比例低至1.9%和2.1%,有投資者準備了上百萬元認購資金,最終只買到幾萬元;然后是睿遠基金第三只新基金發行,單日認購資金超千億元,顯示出睿遠基金強大的品牌號召力;上周五,交銀啟誠悄然間一日售罄,吸引了上百億元的認購資金,背后則是基金經理楊金金今年以來出色的投資業績。

分析上周爆款基金的特點可以發現,稀缺的產品和優質管理人是吸引投資者的主要原因。在資管新規過渡期即將結束之際,海量的理財資金對于收益穩定、業績可持續的產品和管理人極度渴望,而那些高度同質化且缺乏“業績背書”的產品則無人問津。在市場不出現系統性風險或機會的情況下,這一結構性趨勢恐怕難以改變。

同時,隨著銀行渠道開始逐漸重視基金保有量,“贖舊買新”游戲有所降溫。對于基金公司來說,或許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是,過去幾年依靠大量發行新基金擴大規模是否還是最具性價比的套路?

實際上,今年股市的結構性行情已經為部分基金公司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會。觀察今年業績居前基金的規模變化可以發現,好業績引發規模增長的轉化過程較以往明顯縮短。特別是在第三方平臺的銷售能力提升之后,基民往往在這些平臺上以排名選基金,一些押注某些今年風口行業或主題的基金,可以借助短期業績的飆升迅速吸引投資者關注,從而做大規模。

但需要警惕的是,行業不能因為基金發行的結構性分化,走上片面追求短期業績從而做大規模的歪路。在基金業發展的歷史上,也曾出現過一些基金公司依靠冠軍基金快速吸金,但隨著業績的回落或核心基金經理的出走,最終被“打回原形”,并從此一蹶不振很多年。筆者認為,提升業績從而擴大規模本身無可厚非,只需要確保業績的穩定性即可。打造可持續的投資管理能力,讓基金的業績成為“恒星”而不是“流星”,才是基金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正道。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