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市場在2021年持續調整。但是,在2021年的最后一個月,基金機構對于港股市場的投資預期卻明顯好轉。有基金經理指出,當前可能是投資港股最痛苦的時刻,但也可能是港股市場新的起點。基金機構高喊港股投資“春來”,他們將視角放在盈利預期、上市新經濟企業等觀察點上。
回望來時路
“今年的港股市場經歷了大起大伏,在年初的時候,內地資金雄赳赳地南下,但是春節之后局勢驟變,我們突然發現港股是‘不講武德’的,突然把市場給打暈了。”匯豐晉信基金海外投資部總監、基金經理程彧在回顧2021年港股走勢時生動地表示。
港股市場走弱,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程彧指出,主導港股走勢的最核心的要素就是企業盈利。盈利決定了市場的方向,其他的因素只是沿著由企業盈利所決定的方向去放大或縮小波動的幅度或者漲跌幅度而已。而2021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暴漲、互聯網新經濟迎來規范管理、新冠疫情又數度打亂全球供應鏈等,這些不利因素都改變了港股上市企業的盈利狀況。
有基金經理則從港股市場交易量的角度,分析市場整體走弱的情況。“整體而言,2021年的權益投資市場享受的是宏觀流動性的相對寬裕。但是,在港股市場,我們卻觀察到了交易量的逆勢變化。這可以說是港股市場持續下跌帶來的影響,但是背后也有全球投資者對于港股市場投資策略新的變化。港股市場期待一個強有力的因素來打碎目前‘量價齊跌’的局面。”深圳一位基金經理表示。
在港股市場短期走勢上,海富通中證港股通科技ETF基金經理江勇表示,近期港股調整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方面。首先,近期在南非檢測出名為Omicron的變異毒株,短期引發了全球風險偏好下降,資金流出對港股市場造成擾動;其次,近期互聯網平臺金融支付、廣告等領域的管理規則變化,對于港股資訊科技板塊造成了一定的短期壓力;第三,關于美聯儲TAPER甚至加息的預期,對發達市場股票和債券的影響均偏負面。
盈利預期料改善
“當前可能是投資港股最痛苦的時刻,但也可能是港股市場的新起點。”程彧表示。
具體來看,程彧指出,港股最核心的驅動力就是盈利,2022年我們有望看到盈利預期的改善。“一方面大宗商品的價格已經開始趨于回落,對中下游盈利的侵蝕可能已經度過了最嚴重的時期;另一方面,無論是互聯網反壟斷還是房地產調控,其目的都是為了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因此隨著相關政策在2022年逐漸落地,有望看到上述行業盈利和估值的修復。”
不過,程彧也表示,2022年港股市場的機會可能不是自上而下的整體性行情,而需要自下而上去挖掘盈利修復預期明確,或者盈利受宏觀經濟影響較小的行業。前者如房地產、金融、互聯網平臺型公司等,后者如新消費、新能源等行業,2022年有望出現不錯的投資機會。
展望后市,江勇認為,港股對于外圍政策收緊、市場調整的擔憂或已經充分反應,港股投資的吸引力進一步顯現。首先,港股成長性與估值匹配度更具優勢,資金有望進一步流入;其次,持續受益政策,科技創新仍是未來投資主線,政策仍強調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與此同時,互聯網和金融平臺相關問題的整改取得一定進展,緩解了市場的憂慮;第三,生物科技行業高景氣度不改。部分公司已奠定各自細分領域的行業龍頭地位,經過前期調整,性價比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