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不卡一区_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免费_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99热_99热精品在线

業績不俗 科創主題基金年內平均漲幅近20%

2021-12-15 15:10:12 作者:張明江

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正式開市,首批25家科創企業共同敲響了科創板開市的鑼聲.科創板開市至今已兩年有余,科創主題基金兩年多來也業績不俗。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3日,科創50指數年內累計漲幅不足5%,而成立于2021年之前的60只科創主題基金(A/C類份額分開計算)年內平均上漲18.74%,年內平均漲幅遠超于普通股票型基金的12.78%,業績表現不俗。此外,可統計的60只科創主題基金僅一只年內負收益,其他59只科創主題基金年內均取得正收益。

詳細來看,截至12月13日,紅土科技創新3年封閉混合年內凈值累計上漲51.48%,是年內漲幅最大的科創主題基金,信達澳銀科技創新一年定開混合A/C年內漲幅超40%,另有華商科技創新混合、萬家科創主題3年封閉運作靈活配置混合A、海富通科技創新混合A/C、建信科技創新混合A等多只基金年內凈值累計漲幅超30%。

另據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有19只科創主題基金成立以來業績翻番,其中成立于2019年5月的南方科技創新混合A自成立以來凈值累計漲幅已達221.46%,南方科技創新混合C成立以來累計漲幅214.86%,易方達科技創新混合自2019年4月成立以來凈值累計漲幅也超190%,廣發科創主題3年封閉混合、嘉實科技創新混合、華夏科技創新混合A、富國科創主題3年封閉運作靈活配置混合等7只科創主題基金自成立以來凈值累計漲幅超150%。

不過,四季度以來科創主題基金業績也出現明顯分化。數據顯示,財通資管科技創新一年定開混合、景順長城科技創新混合近三個月凈值漲幅超9%,廣發科創主題3年封閉混合、紅土科技創新3年封閉混合、華夏科技創新混合A等23只科創主題基金漲幅也超4%,而財通科創主題3年封閉運作靈活配置混合近三個月凈值累計跌幅已超20%,平安科技創新混合C/A近三個月跌幅超14%,海富通科技創新混合C/A近三個月跌幅超10%,四季度科創主題基金首尾差距近30%。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科創板上市公司市值為1353.26億元,較二季度增加 101.04億元;科創板持股市值占公募基金總持倉市值同樣環比提升,持倉基金數量由2221只增加至3607只,不少基金經理認為科創板依然是未來最主要的投資方向之一。

嘉實基金成長風格投資總監的姚志鵬認為,中國在整體國際環境下,未來所面臨的破局,就是要發展以硬科技為代表的高端制造業等,才能夠讓我們的全要素生產率得到有效提升。新能源板塊是國家戰略支持的方向,我們認為相對會有更好的支持,也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目標所必須鼓勵的領域。目前新能源產業趨勢仍然在快速推進,持續看好智能電動汽車的滲透率大幅提升之下,中游板塊優質企業的投資機會。如果遇階段回調,也是中期產業趨勢布局的不錯機會。

華安上證科創板50ETF基金經理蘇卿云認為,科創板是我國科技創新公司高質量發展的集中體現,在政策支持和產業景氣度高漲的環境下,科創板有望延續科技創新的硬氣、蓬勃成長的朝氣、高質量發展的銳氣。通過科創板50ETF分享中國科技創新成長的紅利,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

諾德基金投資總監朱紅認為,《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把創新放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核心地位的位置,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科技制造受益于政策和制度紅利,北交所的設立將對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我國的工程師紅利為高端制造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在大國博弈背景下,國家之間的競爭本質上是科技和先進制造的生產力競爭,隨著持續不斷的研發投入和市場的激烈競爭,一批中國先進制造企業正逐漸成長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他們已經或正在經歷從進口替代到進入國際市場,成長為國際知名品牌的過程,在這一歷史的進程中,高端制造的紅利將逐漸得到釋放,產品附加值必將大幅度提升,優勢地位進一步鞏固。

華夏基金認為, 11月30日,工信部發布《“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十四五”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根據規劃測算,到2025年,我國規模以上軟件企業業務收入突破14萬億元,大數據產業測算規模突破3萬億元。工信部文件再次表明國家政策對智能制造、工業軟件等數字化產業的支持決心,行業有望超預期發展。

富國基金認為,首先,未來十年是中國的制造強國之路。自2010年以來,中國的制造業已逐漸從“三低一弱”(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低質量、弱品牌)走向“三高一強”(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質量、強品牌)。就當前而言,中國產業優勢依然顯著,或推動中國制造業進一步轉型升級。其一,中國有龐大的市場,是產業發展的溫床;其二,中國有大、長、全的產業鏈優勢;其三,中國龐大的人才儲備和持續增長的研發投入促使“人口紅利”轉向“工程師紅利”。所以整體來看,中國在全球產業鏈有著獨特的地位,相比發達國家的高端人才成本低,相比發展中國家的技術領先。高端制造符合當下“時代的主題”。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科技創新、消費升級、產業升級是下一個五年的關鍵詞,而這些都指向了高端制造。而且從行業看,2021年高技術制造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增速比整體制造業高出9個百分點,未來在十四五規劃和“碳中和”的背景下,高端制造仍是調結構的重心。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