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更基金經理在今年時常發生,但僅僅擔任13天就卸任的案例,發生在了人保資管旗下的1只基金——人保安惠三個月定開債上。公告顯示,11月23日,人保安惠三個月定開債宣布變更基金經理,有著11年證券從業年限的程同朦上任,原基金經理田陽因工作調整離任。12月6日,該只基金宣布進入清算程序,基金合同終止,程同朦也無法再繼續管理該只基金。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2月15日,12月清盤的基金數量已經達到16只,已經超過年內其他月份全月的清盤數量,其中,因基金凈值低于合同限制而清盤的有9只。
合同滿3年觸發清盤
12月6日,人保安惠三個月定開債發布基金合同終止及基金財產清算公告稱,出現了基金合同終止事由,應當依法履行基金財產清算程序并終止基金合同。
按照基金合同規定:“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三年后的對應日,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2億元人民幣的,基金合同自動終止并按其約定程序進行清算,無需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審議,且不得通過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延續基金合同期限。”
實際上,這只基金采用的是發起式成立方法,該只基金的清盤線高于一般普通基金的5000萬元,發起式基金成立門檻低,但清盤線也相對較高。按照發起式基金的成立規則,基金公司在募集資金時,使用公司股東資金、公司固有資金、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和基金經理等人員的資金認購的基金金額不少于1000萬元,持有期限不少于3年,募集份額不少于5000萬份,募集金額不低于5000萬元,基金份額持有人不少于200人。
發起式基金的合同中約定,基金成立三年后,如果規模低于2億元,合同將會自動終止。
根據上述公告,截至12月5日,人保安惠三個月定開債規模已經低于2億元,觸發了合同約定的終止條件。于12月6日進入清算程序。
資料顯示,該只基金成立于2018年12月5日,首募規模為30.1億元,曾在2019年三季度末規模達到歷史最高40.8億元。今年上半年末數據顯示,規模僅剩1000萬元,唯一的1戶持有人便是人保資管的固有資金。可見,上半年時該只基金就早已被機構資金撤資。
某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很多發起式基金成立規模的數字后面都會帶一個小數點“1”,有些首募規模為2.1億元,這是典型的機構定制產品。此類定制基金一旦被機構贖回,大部分最終難逃清盤命運。
13天的短暫基金經理體驗
基金清盤雖不是大事,但總能引起業內人士的關注,關注的焦點主要在該只基金是什么類型,曾經的規模多大,曾由哪位基金經理管理。
人保安惠三個月定開債屬于一只債券型基金,截至12月3日,今年以來凈值漲幅為1.87%,落后同類4.2%的平均漲幅水平。但離奇的是,該基金在距成立3周年還有13天時,并且上季度末規模已經遠遠低于清盤線的情況下,選擇變更了基金經理。
11月25日,人保安惠三個月定開債發布變更基金經理公告,原基金經理田陽離任,新任基金經理為程同朦,任職日期為11月23日。資料顯示,程同朦曾有過11年證券從業經歷,曾在多家券商和銀行就職,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曾任職方正富邦基金,2021年7月加入中國人保資管公募基金事業部。曾管理過多只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目前管理著1只貨幣基金和1只債券基金。
程同朦剛入職人保資管不到半年,就經歷了1次短暫的新基金管理體驗,人保安惠三個月定開債在他手上接管到清盤僅間隔13天。但這還不是業內接管基金時長最短的一例,據了解,2020年6月,格林泓遠純債成立僅1天后,原基金經理宋東旭被新任基金經理張曉圓替代。
為什么明知基金即將清盤,還要來一次變更基金經理的操作,這樣做的目的豈不是增加了人力運營成本?對于一系列疑問,記者聯系了人保資管方面,但截至發稿暫未回應采訪函。
但從上一任基金經理田陽的離任情況來看,該基金經理已經不再管理人保資管旗下任何基金,或已經不在該公司任職。
通常基金經理的離職主要與業績、“奔私”等原因有關,近兩年來雖然屢屢發生基金經理或知名基金經理離職的現象,但離任率出現了下降。據百嘉基金副總經理王群航統計,截至11月24日,今年以來基金經理離任率為3.63%,這一數據自2018年以來連續4年降至4%以內,2016年和2017年離任率分別為5.67%和4.34%。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如果一家基金公司基金經理離職頻繁,可能與該公司經營不穩定有關,其他行業也有類似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