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公募基金來說,回顧一年的行業變化,有利于持有人把握行業趨勢,有利于新一年的資產配置規劃。在即將過去的2021年,公募基金行業繼續保持增長,持續創新獲持有人普遍認同。
2021年公募基金整體業績雖不及2020年,但是依然普遍為正收益,并且超越市場。一是權益產品獲平均近10%的收益,波動幅度較大,其中碳中和、制造業主題基金業績突出。二是在被動產品中,除碳中和、新能源等主題產品業績突出外,指數增強型產品的業績更加亮眼。三是固收+產品整體收益要優于債券和股票市場。其中,二級債基由于整體倉位控制較好,平均收益最高,達7.30%;靈活配置型也有較好收益,達6.08%;偏債混合型收益率為5.31%。四是FOF業績穩健,收益相對可觀。五是公募REITs雖上市才半年,但平均收益達20%,非常突出。從分類產品業績的差異中,可以思考未來投資方向。
截至2021年11月26日,公募基金非貨規模升至15.01萬億元,較2020年末增長29.37%。分類型看,規模占比最高的三種類型基金為主動權益、純債和固收+基金,占比分別為37.19%、32.43%和13.68%,總數高達9755只(主代碼基金)。主動權益基金規模達5.5萬億元,較2020年增長近30%;被動指數基金規模達2.2萬億元,較2020年增長22%,其中權益類ETF產品規模首次突破萬億元;固收+類基金規模突破兩萬億元,與2020年相比,大增60%。另外,FOF在2021年進入發展快車道,規模突破2000億元,較2020年增長1倍以上。在投資周期里,以年為單位的資金流向,值得投資者關注。
2021年可以被稱為有史以來產品創新最多的年份。在主動權益產品方面,碳中和主題、北交所主題基金發行火爆,持有期產品也得到客戶廣泛認可。在被動類的產品方面,雙創50、MSCI A50掀起上下半年的被動產品發行高潮。主題型基金越來越細分,臨近年底,指數增強ETF和同業存單指數基金兩類新產品成功發行。在固收+產品方面,首只可投公募基金的非FOF產品問世,為固收+的“+”帶來新的投資模式。在FOF產品方面,FOF-LOF和ETF-FOF兩類新品相續發行。另外,2021年是公募REITs元年,第一批9只產品上市,受市場熱捧。公募MOM產品也在今年進行首次發行。
2021年市場風格轉換,基金經理群體加速更新。今年以來共有289位基金經理離任,創近6年以來新高;新聘基金經理580人,創近10年新高。基金經理更換,雖是行業正常現象,也由于過去兩年的明星基金經理爆款產品在2021年的業績不佳,新生代基金經理的業績脫穎而出。應正確看待市場和業績波動,樹立中長期投資理念,行業健康發展需基金公司、投資者和銷售渠道等各方更理性,堅持長期主義。
基金投顧業務試點兩周年以來,獲較好業績和口碑,為投資者提供新的選擇。截至目前,共有60家機構取得試點資格。2019年和2020年共有18家獲批,除銀行外都已開展業務。2021年有42家機構獲資格試點備案函,其中5家公募已開展業務。
從試點情況看,截至2021年7月中旬,試點業務運行平穩,合計服務資產逾500億元,服務投資者約250萬戶。從客戶盈利看,客戶賺錢效應明顯,客戶對機構信任度高。
從各家試點機構在“投”和“顧”的實踐看,在“投”的管理層面,投資策略標準組合包括穩健、均衡、進取和激進四種,四種組合在過去的表現基本達到預期,在收益穩定性方面表現較好,回撤控制也較出色。在“顧”的服務層面,基金投顧業務試點兩年的服務實踐有三個特點:全生命周期服務陪伴、更豐富的傳播服務形態和逐漸完善的線下服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