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以綠色投資為主旨的ESG基金日益火爆,越來越多的公募基金開始涉足這一領域。從業績表現來看,不少ESG基金的確為投資者交上了滿意的答卷。那么,ESG基金與傳統權益類基金究竟有何不同?投資者買入ESG基金是否就可以“躺贏”?
ESG是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三個英文首字母的縮寫,用來衡量上市公司是否具備足夠的社會責任感。美國共同基金過往業績數據顯示,當上市公司面對自身或者市場系統性危機時,有足夠社會責任的公司往往能更好地抵御信任危機,在股票長期回報上也更加穩定,且更具備戰勝市場的可能。
近幾年,我國ESG基金發展迅速。據統計,截至2021年6月30日,我國ESG基金(ESG基金包括 ESG、社會責任及環境友好基金)在管資產規模已達1200多億元,較2020年同期增長近1倍。我國ESG投資自2018年起高速增長,2018年至2020年年復合增長率達100%。
招商證券的一份研報認為,過去4年里,偏股混合型基金和普通股票型基金在環境、社會、治理(ESG)等方面的得分整體上均呈現穩步上升趨勢。在三個細分項中,指標均值上升趨勢最明顯的是環境和社會得分,這意味著ESG投資理念在我國公募基金中逐漸受到重視,主動基金經理在選股上相對更重視上市公司的環境效益和社會責任。
從行業分布來看,我國ESG基金投資方向主要是以新能源為代表的環保、綠色、低碳行業,此外也涵蓋了醫藥生物、農業、責任投資等上市公司。今年以來,A股持續震蕩,主動偏股基金整體表現疲弱。不過,借助新能源的東風,逾八成ESG基金均獲得正收益。
拉長時間來看,ESG基金的表現也較為出色。以工銀生態環境股票為例,截至12月16日,近3年凈值上漲430.91%,大幅跑贏同期上漲41.69%的上證指數。此外,易方達環保主題、匯豐晉信低碳先鋒股票A、鵬華環保產業股票、中海環保新能源等基金近3年的收益率也均超過300%。
滬上某第三方分析人士認為,ESG基金之所以能取得超過市場平均水平的收益率,一方面是因為基金投資方向聚焦于國家政策支持力度較大的新能源相關行業,這些行業近年來整體走勢較強;另一方面,符合ESG標準的企業通常具有較強的治理能力和社會責任擔當,這會給其經營狀況和長期盈利能力帶來正面影響,最終體現在基金凈值上。
“不過,ESG基金之間業績明顯分化,不少基金更是‘掛羊頭賣狗肉’,所以投資者在選擇相關基金時需要仔細甄別,挑選歷史業績優異、持倉聚焦ESG主題的產品。”上述人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