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利率震蕩下行,但波動性明顯降低,以債券基金為代表的固收類產品業績穩定性有所提高。以10年國債利率為例,今年以來振幅為48BP,較2018-2020年的均值降低20BP;日度標準差為0.17,亦較2018-2020年均值降低0.02。
究其原因,主要是貨幣政策操作思路的變化。今年以來宏觀調控強調跨周期調節,與以往的逆周期調節相比,更強調前瞻性但力度較為溫和。體現在貨幣政策上,一是重結構而輕總量:11月之前,面對經濟的下行壓力,央行并未連續降準,更多通過MLF、再貸款等工具投放流動性,也未有降息動作;二是精細化操作以維穩資金面:今年以來資金利率中樞始終維持在政策利率附近,資金利率的波動性也有所下降,以R007為例,今年以來日度標準差為0.35,較過去3年均值下降0.07。
此外,貨幣政策更注重預期管理,央行多次強調公開市場操作“看價不看量”,并在市場預期不穩時通過新聞發布會、官媒等渠道傳遞維持貨幣政策穩定的信號。貨幣政策預期穩定性上升,自然帶來債市波動性的下降。
展望2022年,利率波動性上升空間或有限,債市低波動特征或難有明顯變化。2021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政策重心轉為穩增長,隨著地產糾偏、財政發力,經濟失速風險下降,利率向下的空間有所縮窄;但地產調控難以根本逆轉,經濟也缺乏明顯復蘇的基礎,大概率是探底后小幅回升的走勢,制約了利率上行的空間。
明年一季度,寬貨幣必要性增強,不排除央行繼續降準甚至下調政策利率,但寬信用效果也可能逐漸顯現,經濟企穩預期升溫,利率走勢取決于寬貨幣和寬信用的博弈;二季度以后,市場會更關注經濟基本面走勢,若經濟企穩上行,利率上行壓力加大,但經濟大概率弱復蘇,很難進入過熱狀態,利率預計延續窄幅波動的格局。
利率絕對水位不高,若波動性難提升,債基操作難度亦將加大。唯有加強研究,綜合運用多種策略才是破局之道。對于傳統的久期策略,在債券投資中重要性提高但操作難度亦會加大;伴隨利率整體波動性下降的同時,資金利率波動性也在下降,如果預判央行大幅收緊貨幣政策可能性不大,則杠桿策略仍是可選之道;此外,債市結構性機會的把握也更為關鍵,可以結合利率估值、曲線結構、供需等因素進行挖掘。
筆者所在的富國基金固定收益團隊注重策略研究,組建了人員齊備的策略研究團隊,深耕大類資產配置、宏觀、信用、流動性等研究方向,對利率短中長期走勢進行研判,并據此制定投資策略。旗下債券基金產品過往取得了較好的業績表現,未來將繼續深入研究,力爭為投資者獲取更好的投資回報。
(本文作者為富國金融債、富國中證10年期國債ETF等基金基金經理朱征星;以上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代表基金未來運作配置;文中數據來源于wind,時間截至2021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