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發布,“個人養老金”的新時代即將開啟。
作為普惠金融的典范,公募基金在個人養老金建設中大有可為。中國基金報記者采訪了來自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地的多家基金公司和研究機構,他們都對個人養老金業務發展前景充滿信心,認為公募基金將在其中擔任投資管理、投資顧問、投教宣傳的重要角色。
承擔投資管理+投資顧問角色
個人養老金時代已經啟動,作為普惠金融的典范,公募基金將發揮重要作用,在其中擔任投資管理者、投資顧問者、投教宣傳者等角色。
廣發基金養老金部表示,未來公募基金參與個人養老金,或將承擔起投資管理和投資顧問的角色。首先,公募基金憑借出色的主動投資管理能力,已經在第一支柱基本養老基金和第二支柱年金基金投資管理中發揮了主力作用,為養老金保值增值提供了良好保障。未來在個人養老金管理中,公募基金將繼續發揮優勢,承擔起穩健運營、保值增值的投資管理角色。從國際經驗來看,養老金投顧可以通過科學專業的方法,為投資者提供定制化的投資建議,有效彌補居民金融素養不足形成的投資障礙。
南方基金副總經理俞文宏也持類似觀點。公募基金的優勢在于專業投資研究團隊的培養和搭建,而且公募基金產品類別豐富,風控體系嚴謹,加上投顧技術能夠幫忙投資者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嘉實基金也認為,公募基金憑借完善的制度設計、成熟的投研體系和豐富的產品線布局,有條件也有責任承擔起服務老百姓個人養老投資的重任。當下,公募基金應繼續完善自身投資管理能力、優化相關產品布局,探索在個人養老金顧問服務等方面的服務能力;同時,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積極參與服務于養老三大支柱養老體系相關的投資者教育。
興證全球基金FOF投資與金融工程部副總監朱興亮表示,公募基金已經是國家第一、第二支柱養老體系的重要參與者。公募基金作為普惠金融的典范,勢必在未來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建設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目前,公募養老FOF數量達到163只,規模合計936.42億元,成立滿1年的養老目標FOF平均年化回報12.29%(銀河證券數據);持有人戶數超250萬,形成了良好的開端。
此外,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高級基金分析師姚慧提出,公募基金可以通過加大投資標的的探索,為投資者提供更豐富的產品、更有吸引力的投資收益。從當前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來看,養老FOF絕大部分投資于A股和國內債券市場。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越來越高,海外市場投資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大大增加。公募基金通過QDII產品,積累了投資海外的經驗,可以進一步延伸到養老FOF領域。以美國為例,其個人養老金賬戶持有的美國股票型共同基金,24%的比例涉及全球股票市場。
市場廣闊多維度建言大發展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美國企業年金總額為20.1萬億美元,個人養老金賬戶總資產估計值為12.2萬億美元,占當年美國GDP的57%。
我國個人養老金市場的發展前景極其廣闊。市場各方從增強政策的吸引力、簡化稅延抵扣業務流程、加強養老投資教育工作等多維度探討業務未來發展的方向。
受訪人士普遍認為,加強養老投教和提高稅收優惠力度是促進個人養老金的重要實際措施。
易方達基金FOF投資部基金經理汪玲表示,第三支柱養老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國家大力引導,在全社會形成一個“人人都愿意投資養老”的氛圍。從“適合中國國情、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參加、市場化運營”這四個方面的定調來看,希望盡快建立個人養老賬戶制度,并給予有吸引力的稅收優惠。
華夏基金也提到,從此前實踐情況看,稅優力度激勵不足和流程繁瑣是稅延養老險試點效果未及預期的重要原因。建議可以考慮提升個人繳費稅前扣除標準,增強政策吸引力。同時進一步簡化稅延抵扣業務流程,提高業務便捷度和透明度。此外加強養老投資教育工作刻不容緩。
平安基金養老投資總監高鶯表示,投資者對養老投資的認識不足,需要加強相關投教工作。從制度層面來說,目前稅收優惠力度不足(6%與每月1000塊兩者取低值),而美國的個人養老金帳戶稅優幅度平均為12%-15%。現在投資者繳費率還比較低,不足以達到理想中的養老退休收入水平。
廣發基金養老金部表示,第三支柱未來制度推廣仍需要政府支持和推動,在個人養老金賬戶層面做好頂層設計和通盤考慮。
姚慧提出了幾點實際的建議。一是增加個人養老金賬戶的投資選擇,特別是增加一些收益更有吸引力的養老產品,例如權益類產品;二,關于個稅遞延,年度12000元的延稅額吸引力不足,大幅提高限額上限可能是破局之法;三,打通第二和第三支柱,應該可以提高建立個人養老金賬戶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