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來看,2021年全年消費增速呈現前高后低的態勢,消費的回升仍然受限于時有反復的疫情。長期來看,疫情的結束只是時間問題,類比此前非典結束后消費的爆發式增長,待到新冠疫情徹底消除,也有望迎來較大力度的消費反彈。但在有限的時間內,疫情的影響在一段時間內仍會存在,涉及到外出的消費,如餐飲、旅游等,仍然在較大程度上處于被抑制狀態。2022年,我們預計消費有望持續回補,具體到消費品行業投資上,則需結合行業復蘇程度以及公司經營狀況,把握具體節奏,同時建議結構上重視新型消費品類的崛起。
從經濟增速構成的結構來看,隨著城鎮化率提升和經濟結構的轉型,近年來最終消費占GDP比重處在不斷抬升過程中。疫情前,最終消費占GDP比重由2010年的47.4%抬升至2018年的64%。疫情對短期消費造成了擾動,但長期看,隨著投資和出口增速的逐步回落,內循環為主的經濟格局逐步推進,最終消費占GDP比重長期仍處于緩慢上升趨勢。
2021年,各類交通客運總量約為疫前的70-80%左右,消費場景受限和外出頻率降低拖累整體社會零售品增速,居民消費整體不及預期,消費復蘇之路屢被疫情打斷。以餐飲文旅、線下零售、交通住宿、線下服務為代表的線下業態自疫情以來受沖擊最為嚴重,出現關店潮。隨著國內疫苗接種率的持續提升,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地相繼出臺促消費政策、降低稅費負擔,消費環境不斷優化,受疫情沖擊較大的線下消費有望率先得到恢復。
新消費品類上,順應人口結構變化,我們重點關注年輕消費群體、女性消費群體、獨居消費群體、老齡化消費群體、及較為龐大的中等收入消費群體的需求,在品類上關注諸如健康食品、細分家電、外賣食品、新興酒精飲料、細分類目小家電、國潮品牌等。在投資節奏上著重把握從品牌知名度擴張到市占率提升的過程,同時優選能夠把握新型信息傳播渠道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