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去年的牛市行情,可轉債市場近日一度出現“消滅百元券”的歷史性時刻。
在整體估值“水位”攀升的大背景下,多位績優可轉債基金經理未來將更為關注高分紅、低估值、正股景氣度較高轉債等,把握結構性機會,多策略應對高估值環境。
可轉債“百元券”一度消滅
整體估值偏高
近日,可轉債“百元券消滅”一度成為轉債投資圈的熱詞,伴隨著可轉債資產估值“水位”的攀升,可轉債基金的投資業績也是可圈可點。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月14日,2021年以來57只可轉債基金(份額合并計算)平均收益率為13.75%。其中,收益率最高的前海開源可轉債大賺45.62%,廣發可轉債、大成可轉債增強、華寶可轉債等基金同期回報也超過了30%。
作為可轉債主題基金,轉債是基金最主要的投向,從去年三季度數據看,上述57只可轉債基金平均持有轉債資產占比為71.02%,持有轉債資產占比最多的天治可轉債增強,持倉市值占比高達129.97%,華寶可轉債、申萬菱信可轉債、長盛可轉債等績優基金,同期持有轉債市值占比也超過100%。
個券轉股溢價率也在不斷攀升。數據顯示,截至1月14日,目前391只轉債中,平均轉股溢價率為34.64%。最高的藍盾轉債轉股溢價率為264.89%,橫河轉債也超過200%,另有城地轉債、盛路轉債、華體轉債等14只轉債轉股溢價率超過100%。
談及上述現象,華商基金固定收益部副總經理、華商可轉債基金經理張永志表示,“百元券”消滅是整個轉債市場估值水平抬升、2021年中小市值個股估值抬升等多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華南一位可轉債績優基金經理也認為,流動性是轉債高估值最主要的支撐因子,在經濟基本面下行環境下,貨幣政策收緊可能性不大。同時,轉債受審批節奏影響供給相對溫和,“固收+”規模擴張也對轉債投資的需求旺盛。因此,他預計2022年轉債市場估值壓縮的可能性較小,轉債市場將可能維持在高估值水平。
華寶可轉債基金經理李棟梁認為,轉債市場總體上還是以結構性行情為主,任何年度都有表現較好的行業和表現較差的行業,行業配置是收益和風險的主要來源。以去年為例,收益較好的轉債基金主要是配置了較多新能源等成長板塊的轉債。
多策略挖掘投資機會
青睞高分紅、低估值個券
站在當前時點,雖然多數基金經理認為可轉債市場存在高估,但結構性投資機會仍然存在。
張永志表示,轉債市場可能會出現結構性分化更為明顯的行情,以高分紅為代表的低估值板塊可能表現更優。2022年需要更為謹慎地精選個券,轉債對應的正股估值相對較低、絕對價格較低的個券或將成為配置重點,對于部分轉股溢價率過高的品種則需要關注估值風險。“2022年轉債市場可能將會波動加大,個券分化更為明顯,適當控制倉位,放平心態,長期持有,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上述華南可轉債績優基金經理也認為,當前轉債市場的高估值狀態增加了擇券難度,將通過以下方面進行應對:一是需要加強對正股行業景氣度的研究和跟蹤,也需要跟隨市場情緒做一定的“獲利了結”;二是在分析正股基本面的前提下,根據不同平價水平,放松對轉債溢價率的容忍度;三是控制高溢價轉債單券的倉位占比,避免個券壓估值對組合凈值造成較大擾動。
李棟梁也表示,在個券選擇上的主要標準:一是對應正股所處的行業中長期前景以及當前景氣度,公司自身質地是否為行業龍頭;二是可轉債的估值、轉股溢價率是否合理。“可轉債基金屬于攻擊性品種,我們不會刻意控制回撤,但會通過行業配置和輪動來分散風險。”
此外,李棟梁建議普通投資者在轉債價格較低時配置可轉債產品,并要做好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