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概海外資產大幅波動,中資美元債市場也不例外,以彭博中資美元債指數衡量下跌幅度達6.58%,創歷史最差年度表現。特別是房地產板塊,監管政策、風險事件、投資者情緒三者之間似乎形成了無法打破的負反饋,悲觀情緒蔓延。面對市場的范式轉換,中概債基金業績也受到較大沖擊。
融通中國概念債券(QDII)基金經理成濤指出,市場價格就像鐘擺,總是在兩端之間不停搖擺,盡管拉長時間看,弧線的中心點是鐘擺位置最好的無偏估計,但鐘擺卻在中心點停留的時間極短,大部分時間走在向兩極。展望2022年,我們并不悲觀。恰恰相反,回顧歷史,我們認為這將是“沉舟側畔千帆過”的一年。
成濤分析,首先,中資美元債市場從來沒有出現過連續兩年負收益的情況,歷次大跌后都會再次創出新高,2011年年中歐債危機期間,中資美元債指數最大下跌14.14%,其后6個月指數創新高;2013年年中美聯儲削減恐慌期間,中資美元債指數最大下跌6.92%,其后11個月指數創新高;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中資美元債指數最大下跌7.37%,其后4個月指數創新高;其次,以到期收益率衡量估值水平,當前中資美元債指數的到期收益率已經是2012年以來的極值區間,而中資美元高收益債券指數的到期收益率更達到歷史最高點。在債券市場,估值水平是中期回報最好的預測指標之一。我們統計了2009年7月以來指數層面到期收益率與未來12個月回報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二者具有顯著的線性關系,即:指數到期收益率水平越高,未來12個月的回報也越高。如果歷史有效,當前指數的到期收益率水平意味著較好的潛在回報;再次,近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定調2022年穩字當頭,財政貨幣政策已經開始協同發力,這種發力意味著鐘擺繼續向極端移動的勢能將越來越小,向中心點回歸的牽引力越來越大。對于大家普遍擔憂的房地產行業,借用中財辦副主任在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時的原話:“房地產業規模大、鏈條長、牽涉面廣,在國民經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地方財政收入、金融機構貸款總額中都占有相當高的份額,對于經濟金融穩定和風險防范具有重要的系統性影響 。”穩字當頭,我們認為房地產板塊的企穩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絕不贊同“民營房企退出歷史舞臺”這種簡單粗暴的運動式標語。少數激進房企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而真正踏實經營、為購房者提供優質產品的公司將會在本輪周期后發展的更好,2022年或將是沉舟側畔千帆過的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