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來,成長股出現較大回調,成長股后市如何投資也成為市場當下關注的熱點。對此,中歐基金成長組投資總監王健認為,2022年依然是結構性的行情,而結構性行情中,估值上會分化嚴重。據了解,王健是一個堅定的GARP策略投資者(即Growth at a Reasonable Price),以較低價格買入較高成長性股票,兼顧價值和成長,是一種平衡型策略。
堅守GARP策略,兼顧低估值+高成長
王健對GARP策略有著獨特的見解,這主要體現在她對“估值”和“成長”兩個詞的認識以及兩者的結合上。
GARP策略最看重的指標,就是PEG比率,PEG是投資性價比指標,衡量“貴與不貴”的標準之一。
從公式上來看,PEG=PE/Growth,即市盈率相比盈利增長比例、估值相比業績增速。PEG通常考量的是,如果一個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速或者潛在業績增速,跑在估值水平的前面,那么這筆投資很有可能就是“劃算”的。
先看“估值”,王健認為對待估值要以動態的眼光去判斷,除了充分考慮行業和公司發展前景外,還要去了解市場的認同度,感受市場的“熱度”。
再看“成長”,王健的觀點是,即使是好公司、好行業,也要做定價分析,如果企業未來的盈利都已經反映在股價里了,就沒有增長空間了,標的再好也沒用。
“尤其當成長風格透支過多,我就尋找市場不愿意關注的傳統領域,基本面邊際改善就是機會。”王健曾經說過。
展望2022年:需重視投資性價比
站在年頭,2022年面臨的宏觀環境是復雜的——宏觀經濟增速放緩、企業盈利向下、貨幣政策跨周期調節偏寬松,三者同時存在。展望新的一年,王健認為對A股而言,PEG指標很有可能是最重要的東西。
王健總結指出,2022年依然是結構性行情,估值上會分化嚴重。宏觀經濟增長是減弱的,企業盈利也從增速的最高點環比下滑,這兩個因素對市場都不是一個好兆頭。好在流動性比較寬松,會對市場起到相對支撐的作用。
在具體的投資方向上,王健在四季報里清晰指出:
短期看,會階段性地關注估值受到壓抑,但存在政策邊際放松可能的地產行業。同時,疫情得到控制后可能出現邊際改善的航空、酒店也在關注之列。
長期看,會關注高端制造以及科技領域具備國產替代進口能力的公司,以及成長或消費領域機制獲得改善的公司。
這些角度,與王健的投資習慣是一脈相承的,更為偏好邊際改善、或底部反轉、或有認知差、相對穩定的行業,無論成長股或價值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