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A股震蕩行情下,市場恐慌情緒加劇,基金發行難度加大。
如果說今年1月基金發行相較來說并不火熱,2月份的基金發行可用降至冰點來形容。年內已有兩只新基金募集失敗,33只業績不佳、規模較小的老基金“黯然離場”。
2只基金發行失敗
2月16日,同泰基金發布公告稱,同泰同享混合于2021年11月15日開始募集,截至2022年2月15日,基金的募集期限屆滿。該基金未能滿足《基金合同》規定的基金備案條件,故《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其實,同泰同享混合已經延募過一次,該基金原定募集截止日期為2022年1月14日。1月12日,同泰基金發布同泰同享混合延期結束募集的公告,將募集截止日延期至2022年2月15日,即2022年2月16日起不再接受認購申請。
同泰同享的招募說明書中指出基金備案的條件為,自基金份額發售之日起3個月內,在基金募集份額總額不少于2億份,基金募集金額不少于2億元人民幣且基金認購人數不少于200人。
瑞融資產首席研究員梁曉曼對=記者分析,基金發行失敗一方面是市場悲觀情況濃重,觀望心態明顯;另一方面新基金申購資金很多來源于贖回老基金,目前很多老基金被套影響了申購資金供給;另外近期市場大幅下行,極大提高了投資人的風險厭惡意識,對于投資權益類基金更加謹慎。
同泰同享為年內發行失敗的第二只基金,而今年第一只募集失敗的基金是投向去年火爆的新能源賽道的中銀證券國證新能源車電池ETF。
業內人士認為,今年以來,隨著新能源板塊的回調,疊加市場上標的為國證新能源車電池指數的ETF同質化嚴重,中銀證券國證新能源車電池ETF的募集失敗并不意外。
基金發行遇冷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月16日,今年以來共有184只基金成立,發行份額1310.15億份,平均發行份額7.75億份。
具體來看,年內新成立基金中,混合型基金挑大梁,占比74.81%。股票型基金占比10.22%,債券型基金占比13.91%。
從月份來看,1月新成立基金159只,發行份額1188.2億份,平均發行份額8.03億份。1月新成立基金份額不足去年1月份發行份額的四分之一。
去年開年新基金發行火熱,“百億基”、“日光基”層出不窮。2021年1月新成立基金總數133只,發行份額5306.73億份,其中近40只基金(A、C份額合并)一日售罄。
去年1月還創下了公募基金首募規模新紀錄,由馮波管理的易方達競爭優勢企業基金募集超過2300億元,一舉打破2020年由鵬華匠心精選創下的1357億元認購紀錄。
如果說今年1月基金發行相較來說并不火熱,2月份的基金發行可用降至冰點來形容。
截至2月16日,2月份已經過半,新成立基金25只,發行份額121.95億份,不及基金發行火爆時一只基金的規模,平均發行份額5.81億份。
新基金募集難度加大,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年內還有47只基金(A/C份額分開計算)延長了募集期,其中不乏知名基金經理的身影。
知名基金經理林英睿掌管的廣發睿恒進取于1月18日開始認購,原計劃認購截止日為1月24日,后延期到1月28日。
富國基金的“大消費女神”王圓圓掌舵的基金富國遠見優選的募集截止日則由1月28日延長至2月11日。
此外,年內還有東方高端制造混合、光大保德信中證全指醫療器械ETF兩只基金停止募集,基金管理人決定募集時間推遲,具體募集時間將另行公告。
33只基金清盤
今年以來,A股市場震蕩加劇,在市場恐慌情緒下,一邊是新基金發行降至冰點,另一邊一些業績不佳、規模較小的老基金也面臨清盤風險。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月16日,年內共有33只基金(A/C份額分開計算)清盤。
基金清盤的大多數原因是連續60個工作日出現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的情形。
此外,還有一些機構投資者占有高比例份額的基金,在遭遇大額贖回后,淪為“迷你基”,最終陷入清盤的泥沼。
2月份,共有九泰久元量化、寶盈盈順純債基金兩只基金清盤。1月份基金清盤較密集,共有包括泰康港股通地產指數基金、北信瑞豐興瑞混合、凱石湛混合等多只基金清盤。
某公募基金人士告訴記者,每只產品清盤的原因是不一樣的,但絕大多數都是因為產品業績不好,然后投資人最后選擇贖回,基金凈值和持有人數不斷減少,基金就等于自動終止了。但是,也有個別被清盤基金是出于公司的戰略調整。投資者如果選擇用腳投票,就說明市場不看好,或對這個行業不抱有太多的信心。從這個角度來說,其實基金面臨清盤,是市場的一種良性循環,也保證市場長期處于一種有效合理的機制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