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造,觸發世界。”作為特種分子篩及催化劑領域的產品供應商與技術服務方案提供者,中觸媒在科創板找到了夢想的棲息之所,新添了資本之翼。
“觸媒,觸媒,我們就像媒人一樣。”中觸媒董事長李進把催化劑比作“媒人”,“有了這個‘媒人’,許多化學反應得以進行,更多的化學產品可以被制造出來,服務于工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目前,中觸媒生產的各類催化劑應用在環保、能源化工等多個領域,同時向海外提供催化應用工藝及化工技術服務,未來將進一步展現“中國創造”產品的水平和競爭力。
面廣:推動綠色排放
“環保政策對尾氣排放的相關要求越來越高,脫硝分子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李進介紹,目前公司產品主要應用于柴油車等移動源尾氣排放的脫硝處理,主要產品類型為CHA結構分子篩,可以滿足國六階段排放標準,同時面向韓國、日本、印度、波蘭等海外市場。
據介紹,尾氣脫硝是指脫除或降低燃料燃燒排放的氮氧化物的過程,主要包括固定源和移動源兩個類型。固定源包括鋼廠、熱電廠等應用場景,而移動源則包括道路用車、船、割草機等。李進表示,公司掌握尾氣脫硝相關產品的整個工藝流程的生產技術,具備大規模工業生產能力。
“催化劑的升級換代,會為下游合作伙伴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李進表示,公司生產的分子篩催化劑在利用效率上具備優勢,得到下游客戶的青睞。目前,公司的尾氣脫硝分子篩客戶為國際知名化工企業巴斯夫,雙方建立了穩定的長期合作關系。2021年上半年,中觸媒來源于第一大客戶巴斯夫的銷售收入占比達77.59%。
“目前,中國市場約占全世界化學工業市場的一半,而七成左右的化學工業生產需要催化劑的參與。”李進介紹,催化劑的市場空間非常大,不同種類的催化劑可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中觸媒當前提供的產品不僅有用于尾氣脫硝、石油裂化等領域的分子篩催化劑,還生產有用于制備除草劑的HDC催化劑等非分子篩催化劑。
“環氧丙烷催化劑相對成熟,我們已經在做相關工藝的輸出。”李進透露,公司生產的環氧丙烷催化劑在國內大型環氧丙烷制備企業中得到應用,可替代污染嚴重的氯醇法技術。當前,中觸媒擁有HPPO法環氧丙烷生產工藝,能夠為客戶提供從工藝技術路線到最終產品的全套工藝技術服務。
源深:催化技術革新
“我們專注分子篩的研究,在合成、檢測、評價等方面建立起一套較為成熟的體系。”李進表示,經過十余年的發展,這套成熟的“生產線”能夠為企業的創新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在催化劑領域始終推陳出新,占據有利的競爭地位。當前,公司環氧丙烷催化劑、己內酰胺催化劑等相關技術已較為成熟。
“我們每個月平均下來會有5項專利申請。”李進背后的中觸媒,猶如一個“生產專利的工廠”,體現出創新引領對企業的重要作用。目前,中觸媒及全資子公司擁有144項專利,其中100項發明專利、44項實用新型專利。鈦硅分子篩及催化劑產品、ZSM-5分子篩及催化劑產品、CHA結構分子篩等多項發明專利已經實現產業化。
創新贏未來。毫無疑問,創新是中觸媒持續前進的動力。中觸媒打造了一批高精尖科研團隊,同時通過與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大連理工大學等科研平臺合作研發來拓展優勢。此外,中觸媒與巴斯夫建立了聯合研發實驗室,進行下一代脫硝分子篩的研發工作,實現產業的上下游聯動。
國家技術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完善的研發體系、完整的產業鏈以及研發、技術驅動銷售服務等優勢,讓中觸媒嘗到了市場的“甜頭”,并保持良好的成長性。2021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為3.23億元,2018年度至2020年度營收復合增長率達54.93%。
“我國對產品能耗、污染排放的嚴格限制,帶動了許多新產業的發展。”李進認為,中觸媒作為新型環保催化劑制造企業,一方面通過原有的技術,能夠在現有市場中創先爭優;另一方面,能夠幫助企業加快成果轉化,在國內外新產業、新產品、新技術的競爭中取得優勢。
志遠:打造產業高地
“將技術快速應用到工業生產中,快速的轉化能夠為企業帶來更廣闊的發展前景。”李進坦言,過去,受制于企業規模和資金等現實因素,中觸媒在科研發明轉化到工業量產的過程中缺乏支撐。有了資本市場的加持,企業可以利用資金搭建更優平臺加速轉化,每月專利申請可增加1至2項。
“化工基礎材料就有成千上萬種,加上催化劑的參與,市場前景廣闊。”對于未來行業發展,李進有充足的信心。據介紹,2020年,中國催化劑出口總額為5.52億美元。在較長時間內,國內企業催化劑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逐步提高,國內催化劑廣闊的發展空間,為中觸媒的進一步發展搭好舞臺。
“我們在招股書中披露的乙二醇催化劑、高純氧化鋁等項目都具備發展的潛力。”李進表示,過去中觸媒儲備了一批具備實力的研發成果,借助此次IPO,有機會將這些技術兌現在生產線上,使企業獲得長足發展。同時,環保政策的落地,有望支撐脫硝分子篩的銷售,穩定企業發展的基本盤。
“針對海外業務,中觸媒致力于做專利提供商。”李進透露,公司的催化應用工藝及化工技術服務未來有望占到營業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公司也將在亞洲、歐洲和北美深化布局,實現技術與服務的“輕資產”出海。
“未來3到5年,我們要做好催化劑的基本盤。”李進表示,公司將通過創新機制建設與創新團隊建設,進一步增強公司研發團隊和管理團隊的人才優勢;通過產品技術升級和創新、產品線的延伸、市場區域的拓展以及完善全面客戶關系管理,擦亮“中國創造,觸發世界”的中觸媒品牌,為催化劑行業發展貢獻中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