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云、上鏈、上平臺如今已經成為傳統企業擁抱數字化轉型的必然選擇。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印發的《“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下稱《信息化規劃》)提出推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應用,實施“上云用數賦智”行動,打造大數據支撐、網絡化共享、智能化協作的智慧供應鏈體系。在此框架下,多地出臺相關政策明確區域內數字化發展的目標和方向,2月21日發布的《黑龍江省加快平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打造重點領域平臺體系,夯實數字經濟發展新基礎,建設一批本地化、專業化的垂直電商平臺、供應鏈平臺,引導企業平臺向集網上交易、物流配送、信用支付于一體的行業電子商務平臺轉型。從以往發布的各項政策中可以看到,平臺經濟在推動技術和產業數智化變革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
龍頭企業帶動下,平臺效益逐步顯現
作為傳統產業的大宗商品行業該如何借助平臺經濟的春風,實現數字化蝶變?正如同企業的生產經營離不開電力、自來水、運輸等共性需求,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互聯網也逐漸上升為企業生產經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設施。在消費互聯網領域,“淘寶”就充當了這樣的角色,為商戶提供線上交易的基礎設施,商戶無需自建網絡、租賃服務器即可實現銷售,大幅降低了商戶的經營成本。在產業互聯網領域,能夠整合多方資源、實現一站式服務、滿足企業多元化需求的產業互聯網平臺成為中小企業急需的數字化底座,支撐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打造大宗商品行業中小企業心目中像‘淘寶’一樣值得信賴的產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是我們一直在做的事。”易煤網副總裁任棟在接受期貨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煤炭供銷領域,易煤網一直走在行業的最前沿,從2015年開始易煤網就著手構建專業的煤炭產業互聯網平臺,將行業資訊、指數發布、線上交易、陽光采購、物流服務、檢測報告、風控體系融為一體,為企業提供供應鏈全流程的信息化服務。
“產業互聯網平臺建設的落腳點應該在產業上。”任棟告訴記者,多年來,易煤網依托其母公司瑞茂通在煤炭供應鏈細分領域長期積累的資源、渠道、風控等產業運營能力,將觸角伸向產業鏈上下游供應商、貿易商和終端客戶,深刻洞察企業的需求,開創了“產業互聯網+做市商”的模式,并借助瑞茂通的行業資源優勢,將這種模式復制推廣,在全國建立了多個區域性“產業互聯網+做市商”平臺。記者了解到,瑞茂通與寧東地方管委會搭建的合資平臺“寧東數科交易平臺”就是其中之一,該平臺打通了地區內和外省的大宗資源渠道,大大提高了寧東地區大宗資源調配效率,解決了區域內供應結構單一、運輸到廠成本高、斷供風險大的問題。
肩負為中小企業賦能的使命,通過為全產業鏈降本增效逐步擴大“朋友圈”,形成產業生態,平臺才能得以發展壯大。任棟說:“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金融機構的協助下,瑞茂通與具有優勢資源的大型國有企業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實現了多品種、跨區域經營,提升了公司在供應鏈領域的整合能力。合資企業作為整個數字生態平臺的做市商,全面地提升了平臺的資源整合能力,做市商聚合帶來的貿易、金融、資訊、流量,將更好地為產業客戶提供交易、助貸、資訊服務和風控管理服務。”
龍頭企業的資源整合能力和運營管理實力是平臺生態建設的強大支撐。《信息化規劃》中也肯定了行業龍頭企業的引領性作用,鼓勵開展企業數字能力建設試點示范,分級分類打造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樣板,培育形成一批數字企業、生態引領型企業。
如果將企業看成點,那么在由點連成線、形成面的過程中,平臺效益也在被逐漸放大。
形成合力,打開創新合作新局面
工業互聯網平臺作為平臺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人、機、物、系統等的全面連接,構建起覆蓋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新制造和服務體系,為工業乃至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提供了實現途徑。
近期,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合作中心(下稱創新合作中心)發布了成員單位名單,包括華為、騰訊、阿里云在內的多家“雙跨平臺”;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北京大學工學院、復旦大學等高校以及行業社會團體和全國各省份企業共計734家成員單位位列其中。在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的指導下,成員單位將共同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完善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體系,探索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與推廣。
作為成員單位之一,鄭州數鏈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數鏈科技)董事長燕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創新合作中心就像平臺企業的‘參謀部’,有了‘參謀部’的統籌協調,互聯網平臺企業能夠更好地發揮‘集團軍’的優勢,匯聚平臺資源、提升賦能水平,做大做強‘朋友圈’,從而形成完善的生態體系。”
據燕剛介紹,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應用與推廣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性工程,需要社會各界多方參與,共同研制標準建設、提高數據治理水平、打通互聯互通接口。以數鏈科技研發的大宗商品數字供應鏈平臺為例,平臺前端以5G、物聯網技術作為支撐,鏈接生產設備、倉儲、物流系統,為上游供應商提出了數字化的解決方案;平臺終端憑借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技術,實現供應鏈全流程的數字化、規范化、透明化,顛覆了以往大宗商品交易信息不對稱、效率低、風險高的固有頑疾;后臺系統則與金融機構對接,重塑信用評價模型和風控管理體系,在基于真實貿易背景的前提下滿足更多鏈屬企業的融資需求。燕剛表示:“在平臺建設的過程中,需要統籌供應鏈上下游供應商、貿易商、終端客戶、金融機構的多方需求,共同推動平臺做大做強,為產業圈賦能。”記者了解到,在成立至今的短短1年時間里,數鏈科技已服務超過660家企業,通過數字化建設助力中小企業融資突破260億元,初步形成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平臺規模。
工信部統計顯示,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國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55.3%和74.7%;工業企業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達到70.9%,比“十三五”初期增長16個百分點。
記者從工信部獲悉,“十四五”期間,工信部將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促進工程,推動工業互聯網在中小企業落地應用,面向中小企業提供一批成本低、見效快、適用性強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到2022年底,組織100家以上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數字化轉型服務商,為不少于10萬家中小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評價診斷服務和解決方案,推動10萬家中小企業業務“上云”。
從政府部門、科研院校到互聯網公司、科技服務企業,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平臺經濟在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之路上必將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