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層面主要關注重點在于穩增長,美聯儲加息預期不斷提升也未曾改變國內主線邏輯,政策制定上仍“以穩為主”。但近期國際宏觀環境迎來突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不斷升級,全球市場避險情緒在增加,市場波動在加劇。
僅從近期經濟數據看,國內經濟復蘇勢頭其實還不錯。2月制造業PMI為50.2%,表現超季節性(春節因素)。從2月PMI數據來看,改善的跡象明顯增多。制造業新訂單指數49%(高于前值 48.4%),重回擴張區間,而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消費品行業新訂單指數也均高于前值,內外部需求均不錯;2月建筑業PMI為57.6(環比1月上行2.2個點),建筑業PMI從業人員指數跳升至 55.8%,顯示出基建開始發力。但近期不斷升級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使得全球市場不確定性在上升,由此帶來最直接的宏觀影響就是能源價格的飆升,這也將加劇供應鏈通脹問題,延長通脹觸頂的時間與強度,并抑制全球經濟增長,這可能導致美聯儲將加息,但力度和速度要低于之前市場預期,這為國內經濟穩增長提供了更長的政策實施時間窗口。
從各方信息來判斷,5.5%或是2022年全國經濟增長目標。但當前面臨多重阻力,“動態清零”抗疫戰略對消費制約依然較為明顯、地產景氣度仍然偏弱、以原油為代表的原材料價格不斷抬升上游成本,顯然要實現5.5%的經濟增長目標仍需加大政策力度。展望未來一至兩個季度,基建加碼毋庸置疑,近期地產市場需求端政策頻頻放松,多地先后出臺房貸放松政策和購房支持性政策,后續房地產繼續政策“松綁”仍值得期待,金融直達實體的結構性工具仍會繼續發揮作用,市場流動性仍然會繼續好轉。
我們認為國內寬信用路徑明確,穩增長很可能一季度就見到效果,而近期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帶來的短期避險情緒不會改變全球中期通脹可能抬升的預期,歷史經驗顯示,這個階段農產品、能源、金屬等大宗商品波動水平可能會抬升,債券市場則宜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