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三年,以ETF為代表的指數產品成為基金公司產品布局的重點。然而,今年以來A股的大幅震蕩之下,指數產品出現回撤,指數產品布局面臨挑戰。
中國基金報記者采訪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到,ETF仍是基金公司的戰略重點,未來更強調在寬基和行業產品間取得均衡;同時,還會積極布局QDII類、商品類、策略類指數基金,在產品創新上追求差異化,看好指數增強、Smart Beta等品種。
指數寬基和行業均衡配置
ETF等指數產品布局仍是不少公司的戰略重點。華安基金表示,相對而言,寬基指數波動小,更適合中長期配置型投資者。而賽道型產品更適合交易型投資者把握中短期投資機會。
國泰基金量化投資部總監梁杏認為,寬基類產品和行業主題類產品可以滿足不同投資者的細分需求——寬基類產品適合對于市場大方向有判斷和把握能力的投資者;行業主題類產品適合對于行業輪動和資產配置有進一步研究的投資者。
博時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投資總監兼基金經理趙云陽表示,滬深300、中證500及中證1000等寬基指數反映的是其成份股盈利增速的差異。2021年部分行業型、賽道型指數表現較好,但從今年的預期來看,這種差異化在收窄,市場可能會呈現出相對均衡的特征。
有投資人士建議,可以寬基類產品為底倉,賽道類產品做補充來配置投資。
華泰柏瑞指數投資部譚弘翔表示,寬基類產品和賽道類產品既有區別,又可以統一在一起。從個人構建投資組合的需求來看,可以將兩者作為“積木”,以寬基類產品為底倉,根據經濟結構、市場環境、政策導向和國際局勢的變化動態調整各個賽道類產品的配置比例。
匯添富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總監助理過蓓蓓表示,寬基和行業賽道產品可以互為補充,兩者搭配起來就形成“核心+衛星”的經典配置方法。
看好增強、Smart Beta產品
過去幾年指數產品蓬勃發展,各大基金公司都在行業、主題上積極布局,不少賽道現在已經“非常擁擠”。今年基金公司在指數產品上注重“微創新”,更看好指數增強、Smart Beta產品。
“由于指數成份股有不少于30只的要求,目前更細分的賽道指數已經比較難找了,行業增強型基金市場需求如何還有待觀察,Smart Beta產品在國內受到的認可還不夠,短期內很難有明顯的突破,需要機構投資者長期的資金培育,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領域。”譚弘翔介紹,近期,滬深交易所推出的指數增強型ETF是比較值得關注的,這類產品運作至今總體上呈現出了比較顯著的超額收益,對于長期和短期投資者都有價值,后續應該會有較大的市場空間。
過蓓蓓則更看好指數增強基金。“行業增強型基金是行業被動指數基金的小創新,既保留了行業的清晰特征,又有獲得收益增強的可能性,投資者接受度較高。行業增強型基金比較適合子行業差異化明顯、上市公司基本面分化明顯的大行業。”
諾德基金表示,從產品創新角度看,行業指數增強基金可以在享受行業Beta收益的基礎上進一步獲取Alpha收益。Smart Beta產品通常是通過增加某些因子的暴露,獲取長期穩健的超額回報。從中長期投資價值來看,成長性較強的行業指數基金、指數增強基金以及Smart Beta產品或更具備吸引力,兩者均可在Beta收益的基礎上進一步獲取長期穩健的超額回報。
招商基金量化投資部副總監王平表示,當前,細分主題或賽道類ETF已相當豐富,其邊際效用不及Smart Beta,現階段更看好Smart Beta產品的創新發展。
“內卷”嚴重的ETF產品
“強者恒強”還將演繹
過去兩三年,指數產品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出明顯的“頭部效應”,而未來這種趨勢或將持續。
“ETF產品運維成本較高,而且先發優勢明顯,預計行業優勢仍將向頭部公司集中。”滬上一位基金公司產品人士表示。
王平認為,2019年以來ETF產品爆發式發展,規模與流動性都呈現出強者恒強的趨勢,更有利于渠道能力強、在ETF上投入資源更多的基金公司發展;未來被動工具型產品的頭部集中度將越來越高。
深圳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指數基金的同質化現象日益明顯,未來只有那些具備差異化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才能保持優勢。他分析,美國的ETF市場已形成三足鼎立的壟斷格局,未來中國的ETF市場也將大概率形成由幾家龍頭公司主導的市場格局。能夠成為龍頭的公司必定是那些具備優秀的指數研發能力、成熟的智能IT系統和穩健的投資管理體系的基金管理人,而且這些龍頭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滬上另一家基金公司表示,國內指數基金領域存在明顯的“頭部效應”,新進入此領域的公司可以通過產品差異化策略獲取細分產品領域的發展空間,比如在標的指數篩選、行業指數構建、Smart Beta策略設計、投資者服務等方面可以多做一些差異化的工作。
雖然近期市場震蕩指數基金發展似乎遭遇了一點挫折,但業內人士認為國內指數基金發展還剛起步,機遇和挑戰并存,投顧業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指數基金的市場空間非常廣闊,當前是一個做大蛋糕的過程,基金公司通過指數產品的布局,并在此基礎上打造指數策略、指數投顧,是未來機遇所在。”過蓓蓓表示。
梁杏表示,ETF產品的需求非常大,競爭也日趨白熱化,所以基金公司在積極探索細分賽道的差異性機會。ETF是一個重資源投入的產品類型,在同一細分賽道有很多產品角逐,對于基金公司的軟性實力也是一個考驗。
“指數基金未來的格局還有賴于投顧業務的推進情況,不可能是單線發展。基金公司在布局指數產品上的困難主要在于高額的系統費用、營銷費用,以及指數的持續更新和創新能力。未來,ETF產品在養老產品、FOF類產品的應用,與投顧機構深度合作等都值得行業積極探索。”富榮基金相關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