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專注計算機視覺行業和算法技術的人工智能公司格靈深瞳正式登陸科創板,成為A股首家以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為核心業務的公司。
記者注意到,在AI從業公司普遍虧損的情況下,格靈深瞳已率先實現經營性盈利。2020年,格靈深瞳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3508.82萬元,扣除用于員工股權激勵的股份支付費用后,格靈深瞳2020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031.69萬元。
“我并不認為人工智能行業必須以虧損的方式運營。”格靈深瞳創始人、董事長趙勇日前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人工智能行業仍處于發展早期,目前下游的成熟應用領域較少,隨著更多新應用場景的不斷落地,人工智能未來有著廣闊市場空間。
璀璨星空與腳踏實地
“作為一名AI從業者,我們不僅要給外界展現人工智能的璀璨星空,更要讓大家看到從業者的腳踏實地。”趙勇表示,在格靈深瞳IPO申報的過程中,他最驕傲、最自信的一件事就是公司已經實現了經營性盈利。
翻閱格靈深瞳招股書發現,格靈深瞳雖然在營收規模層面與友商有較大差距,但公司是所有申報科創板的AI公司中,唯一一家經營性現金流回正的企業。2020年,格靈深瞳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3508.82萬元。
“但我們并沒有因為去追求經營性盈利而限制我們的業務創新。”趙勇介紹,公司內部有三分之一的研發人員長期負責包括軌交運維、運動健康領域在內的新場景新業務,在這一情況下實現經營性盈利,意味著公司成熟的業務領域完全能夠覆蓋創新業務的大額投入,公司正在正確的軌道上健康發展。
目前,格靈深瞳已形成了基于深度學習的模型訓練與數據生產技術、3D立體視覺技術、自動化交通場景感知與事件識別技術、大規模跨鏡追蹤技術和機器人感知與控制技術五大技術方向,并擁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與此同時,公司的人臉識別、車輛識別等核心算法在國際、國內權威機構和組織舉辦的算法比賽中多次獲得第一,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事實上,格靈深瞳最核心的算法并非某個交付給客戶的解決方案,而是應用于公司內部的研發算法框架——深瞳大腦。”趙勇介紹道,在深瞳大腦的加持下,一個普通的算法工程師只需要不到兩周時間,就可以交付一個工業級的機器學習算法,而且直接可以在幾款公司支持的芯片上高效運行。
對于公司現階段凈利潤虧損的原因,趙勇表示,股權激勵形成的股份支付費用是格靈深瞳目前虧損的主要原因。公司將股權激勵視為建設核心團隊的重要手段,公司目前有近半數的員工擁有公司股份。2019年、2020年和2021年1—6月,公司實施股權激勵確認的股份支付費用分別為3.01億元、1.29億元和5055.13萬元。
若將股份支付費用剔除,2020年,格靈深瞳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已經實現1031.69萬元的正向盈利。“我們今年的股份支付費用將大幅降低。”趙勇表示,公司管理層預計扭虧為盈的時間節點為2023年。
另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格靈深瞳近年來的毛利率持續走高,與公司招股書內同業可比公司曠視科技、云從科技以及云天勵飛形成鮮明對比。2019年、2020年和2021年1—6月,格靈深瞳毛利率分別為53.13%、61.57%和72.37%,而同業可比公司的2019年和2020年毛利率分別僅為48.21%、38.71%。
記者注意到,硬件收入規模的大小是決定人工智能企業毛利率的關鍵所在。“格靈深瞳雖然目前的業務規模不及部分友商,但公司一直堅守在軟件和解決方案這條核心賽道上。”趙勇認為,創業就是一個探索成功商業模式和產品模式的過程。“創業就是要去放大自己創造的商業模式和產品模式,但最重要的前提是模式一定要健康。”
新應用場景逐步落地
“公司成立9年來,我們一直不遺余力地研發與創新。”趙勇認為,新技術的孵化需要耐心、智慧和堅持,長期的研發積累、對行業需求的理解和正確的投入是三個必要前提。“拿養花作比喻,再多的肥料也很難縮短正常的生長周期,過量澆灌還會起到反效果。”
軌道交通檢修機器人就是一株格靈深瞳精心培養、呵護多年、含苞待放的花。據了解,格靈深瞳自2019年開始對該領域進行技術研發,如今,公司的軌道交通維修機器人已在7個項目進行試點,其中一個項目已完成驗收。
“中國的高鐵列車每48小時就要做一次檢修,每天都有大量工人拿著手電筒等各種工具,平均每輛車檢修耗時2小時,過目15000個零件。”趙勇介紹,公司發明的交通檢修機器人可以鉆到軌道的坑道下,并且擁有手臂和各種傳感器,每個傳感器可達到百分之一毫米的檢測精度。
據介紹,在格靈深瞳立項軌道交通檢修機器人之前,已有多個以上市公司為班底的研發團隊先后進行了約5年的研發。憑借“激進”的研發突破能力,格靈深瞳脫穎而出,在大幅領先競爭對手的情況下獲得第一名。
格靈深瞳軌交運維解決方案主要由列車智能檢測平臺等核心產品構成。列車智能檢測平臺可實現檢修項目瀏覽、故障報警、二次復檢、檢修流程追溯、故障預測、設備管理、信息報表分析等應用功能。目前,公司的軌交運維解決方案支持多款動車、高鐵及地鐵車型的故障診斷任務,涵蓋30余種故障類檢測以及超過15000個檢查點。公司已經與中車電氣建立了合作關系,并在寧波、無錫等地鐵運維項目中開始試點。
格靈深瞳本次IPO募投項目中的“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研發項目”,將重點在軌交運維等領域研發融合計算機視覺技術、物聯網、大數據、機器人等多項技術的人工智能產品及解決方案。趙勇表示,結合主要發達國家發展經驗來看,軌道交通發展進入成熟期后,運維售后市場需求將顯著擴大,我國規模龐大的軌道交通基礎設施必將催生出廣闊的運維市場。
“今年我們會做更多試點。”趙勇對記者表示,目前公司已經在7個不同城市的7個項目中投放了軌道交通檢修機器人,后續將會有更多的項目被甲方驗收。但他同時指出,機器人檢修的試點工作預計還會經歷一段時間,當大部分客戶接受這一產品后,我們將會迎來業績的新增長點。另據透露,除了對車的檢修之外,格靈深瞳也開始關注對路的檢修。“下一代的新產品,就是用飛行的平臺代替人去危險的地方進行檢修。”趙勇說。
落地場景較為單一是AI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圍繞城市管理特別是安防領域的競爭較為激烈。為此,格靈深瞳一直在探索AI下游多場景的應用,公司目前在智慧金融、商業零售、軌交運維、體育健康等多領域研發了人工智能產品及解決方案,相應城市管理領域的收入占比也在逐年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