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重慶農村商業銀行(以下簡稱“重慶農商行”)始終堅持“服務三農、服務中小企業、服務縣域經濟”的市場定位,認真踐行金融國企社會責任,加速推動服務轉型升級,大力推進普惠金融,傾力支持縣域經濟發展,扎實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憑借優質高效的服務,安全貼心的保障,贏得了廣大客戶的支持和信賴。
織密金融服務網絡 做老百姓“家門口的銀行”
“三農”、縣域是重慶農商行金融服務的主陣地。近年來,重慶農商行將80%的網點、80%的人員都安排在農村縣域地區,深度融入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民致富搭建融資融智平臺,聚合優勢資源提升鄉村金融服務質效,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截至目前,重慶農商行在縣域地區共設立5個分行、26個一級支行、110個二級支行及其1310個分理處、1個社區支行、12家村鎮銀行。同時,為持續深化農村地區基礎金融服務,加大鄉村振興支持力度,在縣域設立2502臺存取款一體機、447臺自助取款機、61臺多媒體查詢機、1783臺智能綜合柜臺,建成并上線運行455個農村便民金融自助服務點,向縣域客戶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在便民惠農的同時有效延伸本行金融服務觸角。
科技賦能鄉村振興 讓農村金融服務“智能化、接地氣”
數字經濟方興未艾,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勢在必行。近年來,重慶農商行在“零售立行、科技興行、人才強行”的戰略指導下,圍繞數字化、智能化、平臺化、生態化發展目標,不斷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整合數據、科技、人才等資源,積極推動數字化轉型,數字化新產品、新業務持續升級,金融科技創新賦能農村金融服務成效顯著。該行積極打造“方言銀行”,讓重慶農商行的自助機具、手機銀行等聽得懂、說得出重慶方言,讓廣大農民群眾感受金融服務的鄉土氣、家鄉味。積極建設空中銀行,構建“空中柜臺”“空中經理”“空中咨詢”“空中協同”四大場景,讓智慧金融可觀、可聽、可感知。目前該行“空中柜面”已累計在21家分支行、398個網點上線運行,涉及25個業務場景,月均交易量3.3萬筆,上半年交易量超過20萬筆。同時,推出鄉村專屬版手機銀行,實現易讀、易懂、易操作,提供專屬、專享、專業的線上金融服務,有效滿足適農化、適老化金融服務需求。
融資融智助農便民 助力群眾生產生活“增色添彩”
近年來,重慶農商行著力抓好“三融”:“融資”解難題,結合鄉村“三變改革”,重慶農商行讓鄉村的承包地、林權、水域、牲畜等沉睡的資產有了抵押融資的價值。如為一家農牧公司發放了全市首筆生豬活體抵押貸款3000萬元,滿足了其融資需求。“融智”辦實事,扎實開展“五走進”活動,年均開展宣講活動5000場次。邀請農業技術專家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開展技能知識培訓,助推農業發展高質高效。“融服務”強體驗,通過線上商城、直播帶貨、商戶合作等方式,在金融服務時促進企業產品銷售消費,不斷延長服務鏈條、增強綜合服務能力。
“貸”動產業振興 打造特色服務助力增收致富
圍繞全市及各區縣鄉村振興產業發展規劃,重慶農商行按照“一縣一品”“一鎮一業”等產業發展需求,在金融服務“特色”上下足功夫。一方面,該行打造了60余家鄉村振興特色機構,比如在盛產花椒的江津設立了“花椒銀行”、榨菜之鄉的涪陵設立了“榨菜銀行”、奉節設立了“臍橙銀行”、石柱設立了“黃連銀行”等,為當地產業提供專業化、特色化、品牌化的服務。另一方面,推出特色產品,緊貼各類涉農主體的投融資金融服務需求,推出渝快鄉村貸、渝快振興貸、煙葉種植貸、農產品鮮儲保證貸等系列金融產品超過100款,涵蓋了鄉村振興企業初創、成長、成熟等各階段和產業鏈產、供、銷各環節。同時,提供特色服務渠道,打通線上+線下的“全渠道”服務網絡,讓全行1750余個物理網點變成離群眾最近的金融場景,實現了營業網點對鄉鎮、金融機具對村社、客戶經理對農戶有效金融需求的“三個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