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150家期貨公司整體經營情況環比出現較大幅度增長。據中國期貨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期協”)最新發布的全行業11月份整體經營情況,150家期貨公司合計實現凈利潤達9.34億元,較10月份的4.71億元環比增長98.49%。
中期協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1月末,全國共有150家期貨公司,分布在30個轄區。11月份全市場交易額為52.68萬億元,較10月份的33.33萬億元環比增長58.08%;其中,商品期貨和期權為36.7萬億元,較10月份的23.62萬億元環比增長55.35%,金融期貨和期權交易額為15.99萬億元,較10月份的9.71萬億元環比增長64.7%。在營業收入方面,11月份全行業150家期貨公司合計為32.46億元,較10月份的24.81億元環比增長30.86%。
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院長王駿表示,11月份150家期貨公司凈利潤環比大幅增長,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一是11月份相比10月份增加6個交易日,同時11月份資金交投熱情相比10月份明顯要高;二是當月股票市場連續出現反彈行情,以及債券市場也有所回暖,這對期貨公司自有資金的投資收益回升起到直接影響;三是當月期貨公司各項業務明顯好于10月份,推動各項業務收入與利潤回升。
雖然2022年11月份期貨公司整體經營情況良好,但從前11個月整體數據來看,較去年同期仍有不足。中期協數據同時顯示,今年前11個月150家期貨公司整體凈利潤為95.27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22.17億元下降22.02%。此外,期貨公司整體營業收入、手續費收入和營業利潤等,較去年同期也呈現下降態勢,具體來看:營業收入整體為354.44億元,較去年同期的439.93億元下滑19.43%;手續費收入為224.1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85.26億元下滑21.41%;營業利潤為123.74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56.38億元下滑20.87%。
不過,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雖然今年前11個月全市場整體經營情況不及去年同期,但各項業務卻呈現出不同亮點或特征。
王駿認為,今年我國期貨公司業務發展特征體現在四方面。一是全行業經紀業務占比沖高回落,但在整體營業收入占比中仍較高;二是期貨公司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明顯增加,推動期貨公司在疫情下擴大展業范圍與服務多元化投資者;三是風險管理業務呈現分化格局,部分期貨公司風險管理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70%至90%,呈現逐步提升趨勢;四是期貨公司探索多元化發展道路,例如在拓展基金銷售、財富管理、境外金融服務業務等方面。
金信期貨投資咨詢業務部負責人姚興航認為,今年期貨公司整體經紀業務仍是主要收入,而風險管理、資產管理、投資咨詢等創新業務繼續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他表示,盡管2022年期貨市場成交較去年相比活躍度有所下降,但新品種上市步伐加快、客戶權益持續增加,帶動整體經紀業務收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