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最高級別外交官在新年第一天“加了個班”。當地時間1日,外交部長秦剛大使在美國與美國務卿布林肯通電話。秦剛向布林肯道別,憶及在擔任駐美大使期間與其進行數次坦誠、深入、富有建設性的會見,并期待繼續保持密切工作關系,推動中美關系改善發展。2023年伊始,中國將陸續迎來菲律賓等國領導人到訪。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1日在《求是》雜志撰文回顧2022年元首外交的主線,并對中俄、中美、中歐關系作出展望。王毅指出,中國的外交戰線將推動構建和平共處、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格局。他說,中俄關系建立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基礎之上,更不受第三方的干擾和挑撥;中國將落實中美元首達成的共識,探討確立中美關系指導原則并校正航向;密切中歐高層往來和戰略溝通,推動中歐關系行穩致遠。
秦剛布林肯通話“道別”
秦剛與布林肯1日分別在推特上發文,證實二人進行了通話。布林肯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今早,在中國新任外長秦剛即將離開華盛頓履新之際,我與他進行了通話。我們討論了美國和中國的關系以及保持開放溝通渠道的問題”。秦剛隨后也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證實與布林肯通話“道別”。秦剛表示,“感謝在我的(駐美大使)任期內與他進行了多次坦率、深入和有建設性的會晤,期待為了更好的中美關系與他保持密切的工作關系”。
彭博社稱,秦剛在與布林肯的通話中尋求改善中美關系。中國外交部長換崗之際,北京方面顯示出回歸低調外交戰略的跡象。這次寒暄也表明,布林肯或許很快將訪問北京。根據美國國務院此前發布的消息,布林肯計劃2023年1月或者2月訪華,以跟進和落實兩國元首巴厘島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若順利成行,布林肯將是拜登政府執政兩年后訪華的美國最高級別官員。
2022年12月3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八次會議決定免去王毅兼任的外交部部長職務,任命秦剛為外交部部長。王毅任中央外辦主任。“由此,中國新一屆外交團隊基本定型”,新加坡《聯合早報》2日報道稱,以王毅、秦剛為中堅的中國外交新團隊,將是一個“以老帶新”的局面。報道稱,在擔任駐美大使500多天里,秦剛在堅持基本立場的同時,也盡力展示柔軟身段,與美國各界、各州人士交流互動,其表現受到中國高層的贊許。《聯合早報》還援引專家的話分析稱,中國外交官員最新人事調動顯示,中國仍視與美國的外交工作為戰略重點,中美關系在2023年將有更多調整和發展的空間。
新年伊始,中國將迎來多國領導人到訪。據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介紹,應習近平主席邀請,菲律賓總統馬科斯將于1月3日至5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馬科斯此次訪華創下三個紀錄——他是中方2023年接待的首位外國元首,此訪是馬科斯任內首次訪華,也是首次正式訪問東盟以外國家,充分體現中菲兩國對雙方關系的高度重視。此外,巴西新任總統盧拉計劃將于2023年初訪華。巴西外長維埃拉去年12月宣布,盧拉計劃在1月1日就任后的3個月內訪問阿根廷、中國和美國。法國總統馬克龍多次表達訪華意愿,愛麗舍宮此前表示,如果疫情狀況允許,馬克龍訪華將于2023年初進行。如果成行,這將是馬克龍自2019年11月以來的首次訪華。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1月1日接受《歐洲時報》采訪時表示,熱烈歡迎馬克龍總統于2023年適時訪華。意大利政府官網的通告顯示,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在巴厘島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期間與習近平會晤時接受了訪問北京的邀請。
2022年元首外交“一二三”
一大主場,兩大倡議,三大訪問,串連起2022年元首外交的主線。據外交部網站1日消息,王毅在《求是》雜志2023年第一期撰文《矢志民族復興,胸懷人類命運 奮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征程》中表示,去年2月,冬奧外交精彩開篇,31位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國際組織負責人來華共襄盛舉,為深受疫情困擾的世界帶來信心和希望。“一起向未來”的奧運會主題響徹寰宇,也為中國外交拉開年度大幕。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發出全球安全倡議,為消弭國際沖突根源、實現世界長治久安提出中國方案。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期間,主持首次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宣布中國落實全球發展倡議32項重要舉措,為全球發展合作譜寫了嶄新篇章。兩大倡議直面和平與發展兩大問題,為破解全球治理赤字提供標本兼治的中國藥方。9月到12月,習近平總書記開啟疫情以來首個線下高訪季,從撒馬爾罕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會議,到巴厘島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和曼谷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再到利雅得首屆中阿峰會、中海峰會,共出席5場多邊峰會、會見40多國領導人,鑄就了元首外交的三座高峰,實現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外工作的嶄新開局。
古巴拉美社報道稱,2022年,中國在外交領域實現了領導人面對面接觸的重啟。這些訪問有利于加強與相關國家和地區的戰略關系,提出中國在應對全球和地區挑戰方面的建議。在這些行程中,中美兩國元首舉行的面對面會晤成為各方關注焦點。北京在堅定維護自身利益、主權和安全的同時,堅持通過談判解決問題,堅持互利合作。報道稱,中國還堅持繼續推行對外開放政策,并加強與歐洲、俄羅斯、非洲、東南亞、中東、拉丁美洲等國家和地區的交流。中國與這些地區的高層進行了接觸,提出發展與合作的方案,強調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重要性。
展望2023年外交方向
王毅在《求是》雜志上的文章中表示,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要全力服務保障元首外交和中心工作,積極拓展平等、開放、合作的全球伙伴關系,不斷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堅決捍衛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著力提升國際傳播力和話語權。
對于新一年中俄、中美、中歐關系,外媒紛紛作出展望。俄《觀點報》1日援引莫斯科國立大學亞非研究所所長馬斯洛的話稱,展望2023年,俄中將在應對共同威脅方面取得進展,兩國將加強在軍事和科學領域的合作。彭博社稱,中美間的大角力可能成為今后幾十年全球最重要的主題,而歐洲的立場可能成為2023年影響中美競爭的關鍵因素。美國《外交政策》雜志稱,在美國一些政策制定者眼中,歐盟與中國“脫鉤”太慢、步調與美國不一致。在新的一年里,隨著共和黨掌握美國國會眾議院多數席位,歐盟可能會在對華問題上面臨來自美國國會新的壓力。
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李海東表示,2023年中國外交所面臨的外交環境既有機遇,也有挑戰。今年中國在大國外交處理中,如何真正做到均衡、有效、可持續,這需要高超的智慧和判斷。在中俄關系上,要確保中俄沿著結伴不結盟方向走,又要確保中美關系不破局,在總體穩定的環境下有所提升,這兩者都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議題。另外,歐洲和亞太地區安全秩序正面臨深刻轉折,美國在全球范圍大搞對華競爭和對抗的背景下,中國如何在區域尤其是亞太秩序重構的過程中,確保周邊國家和地區形成一定程度上對中方的向心力,避免它們成為個別國家地緣政治斗爭的犧牲品,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挑戰。李海東同時表示,中國的外交資源也比以往更為豐富,政治智慧也有相當的積累,駕馭復雜形勢的能力也在不斷提升,這讓我們對克服新一年的外交挑戰抱有信心。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