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渭南市衛健委傳來消息,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市衛健委以滿足人民群眾對中醫醫療服務需求為目標,以健全完善中醫醫療和預防保健服務體系為重點,全力推動中醫藥體制機制建設,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在基礎建設、能力提升、人才培養、文化宣傳等方面持續發力,形成以縣級公立中醫醫院為樞紐、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為基礎,民營中醫專科醫院為補充,融中醫診療、預防保健、康復養生、文化宣傳、技術推廣為一體的中醫藥服務體系。
出政策、建機制,提升中醫藥事業發展格局。我市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發展,制定出臺《中共渭南市委、渭南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方案》,建立渭南市中醫藥聯席會議制度,在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發揮中醫藥在健康服務中的獨特作用、加強中醫藥信息化建設、推進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促進中醫藥文化傳播與開放發展、完善中醫藥管理體制與保障機制等8個方面統籌推進,凝聚高位謀劃、部門聯動、整體推進的發展合力。
全面啟動中醫醫療機構基礎能力建設。臨渭區、華州區、華陰市、蒲城縣、澄城縣中醫醫院陸續開展整體搬遷項目建設,白水縣中醫醫院實施門診樓項目建設,潼關縣中醫醫院開展傳染病區基礎建設。截至目前,蒲城縣、澄城縣、潼關縣項目完成建設投入使用,臨渭區中醫醫院即將搬遷。
以用為本,夯實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市衛健委重視中醫藥人才培養,2022年,爭取全省中醫臨床、護理、中藥等優秀人才培養名額9個、全省基層中醫藥骨干人才培訓名額25個。積極申報大學生訂單定向培養,組織住院醫師開展規范化培訓,全市共設置市級中醫臨床帶教點45個,為方便基層醫技人員傳承、學習中醫藥診療技術發揮著重要作用。持續開展基層中醫骨干人才培訓,2022年7月,邀請省、市級專家對來自全市260余名中醫館骨干人才進行為期15天的集中理論學習及實踐操作培訓。近年來,我市共計培訓基層中醫館骨干人才2700余人次,提高鄉鎮衛生院中醫藥服務水平,為基層人民群眾享受優質、高效的中醫藥服務奠定基礎。
真抓實干,抓好中醫藥傳承保護工作。市衛健委積極開展民間中醫藥傳統知識挖掘、整理、保護工作,評選出兩批療效確切的民間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項目28個,較好地保護民間優秀中醫藥文化。依托省級項目全面開展基層名老中醫工作室建設,在6家縣級中醫醫院建設基層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8個,為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研究、繼承搭建平臺,構建名醫帶名科、名科帶名院的重點特色醫院發展道路。2022年,澄城縣中醫醫院程茂慶工作室順利通過省級驗收,華州區中醫醫院劉勝利工作室、富平縣中醫醫院王文峰工作室獲批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通過名老中醫工作室建設,在基層形成中醫藥學術經驗傳、學、幫、教的良好風尚,進一步提升各醫療機構中醫藥文化氛圍和服務水平。聘請米烈漢、顧植山、雷忠義、王三虎等國家級、省級名中醫在基層中醫醫院開設工作(室)站,定期坐診,為群眾提供優質便捷的中醫藥服務。
強化宣傳,營造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2022年,在全市開展多輪中醫藥文化宣傳活動,開展義診活動30余場次,接待群眾5000余人次,義診3000余人次,發放相關宣傳材料、中醫藥知識健康讀本和健康教育處方1500余份。在8個縣(市、區)同時開展“中醫文化進校園”活動,由各縣級中醫醫院對口一所中小學,以講中醫藥經典故事、中醫藥保健知識、中草藥種植等知識為載體,激發孩子相信中醫藥、熱愛中醫藥、傳承中醫藥的興趣,培養良好的健康習慣,提升預防疾病的意識,做到傳承發展中醫藥文化、從娃娃抓起。2022年6月29日,在渭南城區中心廣場舉辦陜西省中醫藥文化傳播暨慶祝《中醫藥法》施行五周年主題宣傳活動。通過文藝匯演、義診咨詢、中醫藥適宜技術體驗、民間傳統知識授牌等形式,充分展示我市近年來中醫藥工作取得的成就,展現渭南中醫人的氣質、風采,營造弘揚中醫文化、傳承中醫精神、推廣中醫技術、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發揮優勢,抗擊疫情。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市衛健委迅速行動,積極發揮中醫藥優勢,助力疫情防控。充分發揮中醫藥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優勢,將中醫藥提前干預作為疫情防控的一項重要舉措,組織專家研究制定《渭南市新冠病毒中醫藥預防方案(成人、兒童、重點人群版)》和《渭南市應對新冠疫情全員中醫藥預防干預指導方案》,在全市推行,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技術、政策支持。組織市級中醫藥專家形成中醫藥疫情防控專家梯隊,為常態化救治和緊急情況下中醫藥救治做好人員儲備。渭南市中藥飲片儲備量持續保持在64萬人次/療程,中成藥儲備量持續保持在17萬盒左右,確診病例中醫藥治療率達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