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2023霍尼韋爾綠色發展峰會在天津召開。會上,霍尼韋爾宣布其乙醇制航空燃料工藝技術正式在中國上市。
近年來,航空業低碳化發展趨勢愈加突出,多家業內公司都把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料(SAF)視為大幅降低航空業碳排放的解決方案之一,但由于生產原料供應有限,可持續航空燃料的供應及成本問題不容忽視。
目前,可持續航空燃料主要通過加工廢棄油脂生產。據霍尼韋爾UOP中國市場資深業務擴展經理盧靜介紹,以中國為例,每年可收集的地溝油只有500萬噸,與之相比,2019年中國航空市場消耗的航油大概在3000萬噸。“尋找替代原料是生產先進生物燃料和SAF以達成全球目標的關鍵一步。”盧靜表示。
霍尼韋爾此次介紹的乙醇制航空燃料工藝技術,將玉米基、纖維素基或糖基乙醇作為原料生產可持續航空燃料,以應對植物油、動物脂肪以及地溝油等傳統可持續航空燃料原料供應不足的挑戰。
但乙醇制航空燃料是否能解決可持續航空燃料的高成本問題?
對此,盧靜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生產可持續航空燃料有兩方面的成本,一方面是原材料成本,另一方面是工藝加工的成本。她表示,單純從工藝加工的成本來講,兩種工藝技術不存在太大的區別。在原料成本方面,廢棄動植物油脂的市場成本較高,“可能在每噸七八千塊,但乙醇由于轉化率的理論值要低一點,因此從成本上講需要的原料也更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