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科技技術進步迅速,電信網絡詐騙手段也隨之層出不窮,具有隱蔽性強、覆蓋面廣、危害性大、轉移速度快、取證偵辦難等特點,提升人民群眾防詐、識詐、反詐意識和能力顯得尤為重要。一直以來,建設銀行珠海市分行致力于推進社會金融知識科普教育,提高公眾金融知識水平,增強金融風險防范意識,營造安全、健康的支付服務市場環境,提升人民群眾對金融服務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加強防范堵截 深耕反詐防騙“責任田”
近日,一位男士來到建設銀行珠海保稅區支行柜臺,著急地向工作人員說明需要通過轉賬進行交通罰款繳納的情況。經溝通,工作人員了解到這位客戶之前在四川開網約車,由于收到違章通知的車輛是其網約車單位的,他無法通過交管12123軟件進行罰款繳納,處于暫未處理狀態。來珠海不久后,客戶收到微信告知其需要繳納交通罰款,隨即通過手機銀行向通知書上賬戶進行轉賬,但重復多次均提示失敗。因收款賬戶為建行珠海保稅區支行賬戶,客戶隨后前往該行進行咨詢。
工作人員聽后,認為收款賬戶較為可疑,于是與客戶溝通后通過114及聯系網約車單位了解情況,并指導客戶撥打通知書上電話進行咨詢。通過電話咨詢,網約車單位表示,客戶確實存在違章未處理,但四川省網約車違章有要求需到現場處理,無其他方式。而收款方則表示,當前只能通過支付寶掃描對應繳款二維碼進行罰款繳納。
隨著網絡飛速發展,電信詐騙案件頻頻發生,詐騙手段花樣百出,令人防不勝防。為進一步做好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工作,建設銀行珠海市分行運用大數據計算,整合多方數據,加強對涉案賬戶的分析比對,找尋其中內在規律并探索建立可疑數據模型因子,同時借鑒同業和公安部門偵辦電信詐騙的管控經驗,定期對可疑的賬戶進行管控。近年來,建設銀行珠海市分行致力于提高數據的精準度和時效性,推動反詐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今年以來,建設銀行珠海市分行累計成功勸阻客戶向不明可疑賬戶轉賬匯款3000余人次,勸阻金額近1.6億元,協助公安機關返還受害人資金30余筆,返還金額近141萬元,并積極配合當地反詐部門辦理多起涉新型網絡電信詐騙案件。
搭建宣傳矩陣 提升群眾防詐“免疫力”
普及金融知識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守護老百姓“錢袋子”的基礎性工作。近年來,建設銀行珠海市分行積極開展宣傳,從根源上提升客戶用卡安全意識。除了對每個網點配置電子門楣標語宣傳、“斷卡行動”宣傳橫幅、易拉寶以及“安全用卡”小卡片,該行還組織網點開展“斷卡行動”戶外宣傳以及網點客戶的宣傳,提高防詐拒賭知識社會知曉率,增強人民群眾防詐拒賭能力。
一方面,建設銀行珠海市分行加強對內整合建設,打造一點一站一講師。以網點營業大廳為宣傳陣地,該行在勞動者港灣公眾教育區域布設海報、宣傳折頁等物料,方便在網點內休息的戶外勞動者隨時隨地學習防范詐騙知識。同時,建設銀行珠海市分行還在每個站點設立一名金融講師,根據群眾需求,舉辦“大堂小沙龍”,不定期地開展有針對性、系列化、各具特色的金融消費者防范新型電信詐騙犯罪教育。
另一方面,建設銀行珠海市分行對外充分覆蓋,落實一月一區一群體宣教活動。在人民銀行珠海市中心支行的指導下,該行結合宣傳活動月、裕農學堂、港灣課堂等特色平臺,走進校園、企業、商圈、街道、農村等進行戶外宣傳,每月開展惠學、惠工、惠企、惠農等一系列金智惠民活動,對重點人群開展精準宣防,把普及金融知識行動做“精”做“實”。
為了幫助市民守護好“錢袋子”,預防各種詐騙案件發生,建設銀行珠海市分行積極構建金融知識普及長效機制。在人民銀行珠海市中心支行的指導下,建設銀行珠海市分行聯合珠海市金融消費權益保護聯合會,在珠海市第四中學設立“金融知識普及教育基地”,并在教育基地內建立“金融知識讀書角”,以提高金融知識普及教育的精確度、有效性和可持續性,把基地打造成規范化、系統化的金融知識普及教育“主陣地”,為學生提供便利、可持續地獲取金融知識的場所和途徑。
創新宣教形式 筑牢重點群體“防護網”
“同學,不要以為學生沒有錢財就不會受騙。犯罪分子會利用你們急于求職的心態詐騙錢財。”在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珠海校區,建設銀行珠海市分行工作人員正向準備走出校門、走進職場的畢業生介紹一系列發生在珠海的真實金融詐騙案例,給同學們講述各種金融詐騙的慣用手法與騙局誘餌,剖析受害者被蒙騙的原因。
數據顯示,當前銀發一族、在校學生、個體戶經營者、異地務工人員和鄉村居民等群體金融知識相對缺乏、防范意識薄弱,需要加大對相關群體的反電詐宣傳教育,提高其防范應對新型電信詐騙的能力。
針對易受騙人群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精準宣傳,今年以來,建設銀行珠海市分行與街道辦攜手開展“堅決貫徹《反電信網絡詐騙法》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全民行”宣傳活動,加入社區“禁毒反欺詐宣傳隊”,針對電信網絡詐騙、跨境賭博、賬戶風險防范、反假貨幣等犯罪類型,講解電信詐騙常見形式,并提醒社區居民牢記“三不一多”原則,即未知鏈接不點擊、陌生來電不輕信、個人信息不透露、轉賬匯款多核實。
為增強村民對非法集資的甄別水平與抵御能力,6月15日,建設銀行珠海城南支行走進斗門區乾務鎮荔山村開設“裕農學堂”,為數十名村民上了一堂內容詳實的金融課。課堂上,建設銀行相關工作人員為村民們講述了反電信詐騙法的主要內容,并講授了人民幣的七大防偽特征,逐一教村民們學會如何利用這7種防偽技術甄別偽鈔。斗門區乾務鎮荔山村黨委書記黃兆曦表示,農村地區“銀發族”眾多,村民反假防詐意識薄弱,一旦發生詐騙案例,嚴重影響受害家庭的幸福指數,銀行將“裕農學堂”開進鄉村,能提升“銀發一族”的反詐防騙意識,在農村地區筑牢金融安全屏障。
如何甄別偽鈔?為什么要保護個人信息安全?7月7日,建設銀行珠海市分行走進珠海市乾務鎮中心小學,結合工作中碰到的典型案例,為同學們剖析相關案例的風險點。同時,還重點講述如何應對不法分子設下的常見圈套,告誡同學們遇到特殊情況時,必須向家長、老師與警察叔叔求助,不要輕信陌生人的威逼或利誘。
以自身優勢堅守大行擔當,以金融賦能社會發展、以實際行動踐行“金融為民”理念。今年以來,建設銀行珠海市分行開展守牢“錢袋子”金融知識宣教活動已累計達265次,觸達市民群眾近4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