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陜西省檢察院組織開展了為期三周的“新時代法律監督工作巡禮”媒體基層行集中采訪活動。9月12日,活動首站來到咸陽市人民檢察院,探尋“檢察之窗”便民服務情況。在這里,記者聽到這樣一件事。
32歲的白某家住涇陽縣三渠鎮三渠村,靠開小貨車跑運輸維持全家生計。2022年4月28日,白某在一起交通事故中致殘,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同年9月26日,三渠鎮網格員白新榮將白某家的情況通過“檢察之窗”反映給檢察機關。很快,檢察官就上門核實了白某的情況,并按程序協助白某申請了司法救助。
近年來,陜西檢察機關持續在與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重點領域加大執法司法力度,妥善解決各類社會矛盾。其中,咸陽市檢察機關立足職能,積極延伸司法服務,以“檢察之窗”平臺建設為抓手,推動檢力下沉,把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密切聯系群眾、服務百姓。截至目前,咸陽市檢察機關已累計在縣、鎮(街道)綜治中心設立“檢察之窗”84個,接待群眾1431人次;辦理司法救助案件20起,提供法律咨詢66次。
更便捷 為群眾涉法涉訴解惑
“‘檢察之窗’是咸陽市檢察機關落實全省檢察機關‘雙進’工作的一次拓展和創新實踐,是加強訴源治理、推動矛盾糾紛源頭化解的一線陣地。”咸陽市人民檢察院平安辦副主任王鵬超接受采訪時說。
咸陽市檢察機關設立的“檢察之窗”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為群眾提供服務。“檢察之窗”在線下不僅進駐到縣、鎮(街道)綜治中心,而且還設到了部分中心村、行政村、產業園等,讓群眾能“面對面”與檢察官、辦案人交流,全方位延伸了檢察服務。在線上,“檢察之窗”通過微信小程序覆蓋到城鄉社區,讓群眾隨時隨地能反映問題,實現了群眾訴求24小時受理。
5月5日,楊陵區人民檢察院干警通過查看楊陵區李臺街道“檢察之窗”工作日志,發現一條求助線索,隨即聯系到一起故意傷害案的被告人,詳細了解了基本案情和被告人的訴求。在掌握詳細情況后,干警告知其申請抗訴的程序以及需遞交的相關材料。后來,這名被告人的訴求得到依法解決。
5月6日,長武縣巨家鎮“檢察之窗”收到一條司法救助線索,檢察干警隨即進行了實地調查。經了解,限定民事責任能力人王某某因故意傷害致其配偶死亡,家中留有一個5歲的女兒,生活困難。核實情況后,長武縣人民檢察院啟動涉未成年人司法救助程序,向王某某的女兒發放司法救助金2000元,并協調縣民政局、巨家鎮政府將王某某的女兒認定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每月給予相應補貼。
更暖心 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
咸陽市檢察機關下大力、出實招,不斷完善“檢察之窗”,讓“檢察之窗”在收集線索、化解矛盾的同時,也成為檢察機關聯系群眾的橋梁和便民服務的窗口。
彬州市人民檢察院探索開通了檢察為民直通車和檢察服務“一點通”直通車,將檢察服務送到田間地頭、百姓的房前屋后。檢察官走進鄉村、社區,為群眾解析典型案例、講述檢察故事、提供法律服務、解決投訴、解答咨詢。
4月4日,興平市阜寨鎮故寺村村民王志兵向“檢察之窗”工作人員求助。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經過核實和調查走訪,按照程序協助當事人申請了司法救助,緩解了當事人的生活困境。
5月18日,禮泉縣人民檢察院依托“檢察之窗”,就一名遭遇交通事故而未得到賠償的生活困難老人召開了家門口聽證會,邀請市人大代表、老人所在鄉鎮政府工作人員、村干部擔任聽證員。該院通過聽證,結合聽證員意見,決定為老人申請司法救助。
強協作 助推社會綜合治理
加強與相關部門協作配合,主動融入綜治中心……今年以來,咸陽市人民檢察院主動向市委政法委、省檢察院平安辦請示匯報“檢察之窗”相關工作,籌建“檢察之窗”指揮中心,整合“數智咸陽”、12345市民熱線、視聯網、“檢察之窗”微信小程序等數據信息,進一步加強與其他司法機關、行政機關以及社會組織的銜接配合。咸陽市檢察機關通過“檢察之窗”,實現了從“被動”參與治理到“主動”抓取數據的轉變,進一步加強了類案辦理和數據建模,并以檢察建議助推社會綜合治理。
涇陽縣人民檢察院探索建立了“聯調員”機制,將檢察人員編入網格中,聘用網格員為檢察機關的“聯調員”,實現了資源互通、信息共享,取得了一定效果。秦都區人民檢察院裝備制造產業園“檢察之窗”干警每周三坐班解決企業訴求的同時,還通過釘釘軟件實現與該院12309檢察服務中心的實時通聯,整合了全院力量,讓業務知識、工作經驗豐富的檢察官隨時為企業“把脈問診”,受到企業好評。興平市人民檢察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以“四建、四堅持”工作方式,全力打造群眾身邊的法治家園——“槐里小屋”。
“下一步,‘檢察之窗’將充分融入‘黨建引領、法融網格、共治共享’基層社會治理格局,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促進社會矛盾多元化解。咸陽市檢察機關也將線上線下相融合,暢通為民便民渠道,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王鵬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