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不卡一区_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免费_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99热_99热精品在线

延安: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2023-10-31 17:09:50 作者:記者梁衛軍

10月31日,延安市舉行了新聞發布會。會上,  延安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委副書記翟建軍就延安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及衛生健康工作有關情況做了陳述。

“十四五”以來,延安市深化醫改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化醫改和歷次來陜回延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扎實推動醫改各項工作走實走深,著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看病累”問題。特別是今年以來,成功爭取國家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順利入選國家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試點城市名單,積極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落地,為進一步推動全市衛生健康各項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堅持高位推動,強化對醫改工作的組織領導。將深化醫改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統籌謀劃、全面推進。今年初,市委、市政府印發了《延安市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實施方案》,明確了6個方面24項改革任務,為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全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據和實施路徑;重新調整完善了市深化醫改領導小組組成人員,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醫改領導小組雙組長,黨委和政府分管領導擔任副組長,高位推動“三醫”聯動改革,初步形成黨委政府主導、部門聯動、上下協同、社會參與的醫改組織領導體制和工作推進機制,有力推動深化醫改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不斷取得實質性突破。

(二)堅持高標準定位,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健全。全面落實政府辦醫主體責任,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市級層面,明確各醫療機構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引導延安大學附屬醫院以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為契機,轉變發展模式,打造陜北地區疑難重癥、人才培養、科研教學中心,充分發揮優質醫療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市人民醫院與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合作共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加快提升綜合實力,努力實現大病不出市;加大對市中醫醫院的發展指導與扶持,突出中醫特色,提升中醫診療能力,目前已成功創建為三級甲等中醫醫院;扶持市級傳染病、精神病、婦幼、口腔等專科醫院發展,市第二人民醫院(市傳染病專科醫院)率先在全省實現傳染病歸口管理、集中收治,有效的預防和控制傳染病傳播和流行;市第三人民醫院(市精神病專科醫院)填補了陜北精神衛生領域的空白,為各類精神心理疾病患者提供高品質的醫療和護理服務;重新組建市婦幼保健院和市口腔醫院,完善了市級專科醫院體系,有效解決了群眾“看病難”問題;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舉辦醫療衛生機構,拓展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服務,新增民營專科醫療機構1家,增加床位299張。縣級及以下層面,持續強化縣級醫療機構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急危重癥搶救、疑難病轉診能力,夯實基層醫療機構履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基本醫療服務、醫養結合等服務職能,目前13個縣級綜合醫院全部達到二甲水平,縣級中醫醫院和婦幼保健院等級評審全面啟動,全市99所建制鎮衛生院均達到規范化水平,建成1746個標準化村衛生室,近百輛“流動醫院”服務車巡回為偏遠鄉村群眾上門提供專家診療、簽約服務及疾病篩查等,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全市上下初步形成市縣綜合醫院齊頭并進、專科醫院錯位發展、基層醫療機構有效支撐、民營醫院積極補充的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市域內就診率穩定保持在90%以上。

(三)堅持“外引內聯”,有序的就醫和診療新格局逐步形成。對外持續鞏固與中國醫科大學、北醫三院、北大六院等合作辦醫成果,加速引進優質醫療資源,將重點專科建設作為提升市縣兩級醫療機構診療水平的有效手段和開展新業務、新技術的載體和平臺,積極推動建設國家級重點專科4個、省級重點專科15個、市級重點學(專)科163個,帶動提升全市整體醫療服務水平;對內組建3個城市醫療集團、7個專科聯盟和31個縣域醫共體,推動18所縣級醫院與西京醫院、唐都醫院等省內三甲醫院開展對口幫扶,先后建成院士工作站(室)8個,引進高層次緊缺人才200余名,市域內每天有近百名全國、全省知名專家坐診帶教,打造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人才隊伍,將優質醫療服務延伸至老百姓家門口。全市成立市級質控中心18個、縣區級質控中心(小組)近50個,二、三級醫院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分別達到46項和59項,每年減少群眾就醫負擔630余萬元。初步形成大病在市級解決、常見病、多發病在縣級解決,頭疼腦熱在鄉村解決的就醫服務模式,基本實現了基層首診、急慢分診、雙向轉診的分級診療目標。

(四)堅持三醫聯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基礎不斷夯實。一是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進。117個病種按病種付費,3個精神類、17個康復類病種按床日付費;DIP付費方式改革今年4月1日起在市內5所醫院正式付費,年底前全市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和參照二級執行的民營醫療機構將實現實際付費,全市住院費用按項目付費占比下降20%以上,群眾就醫負擔進一步減輕。二是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醫保資金結余留用返還政策加速落地。2023年1至9月,已采購執行國家和省級聯盟集采藥品16批次453個品種,耗材18批次17大類,其中集采藥品平均降價超過50%、醫用耗材平均降價超過80%,節約醫保資金約1.5億元。目前已完成國家集采一至四批次藥品及冠脈支架、人工晶體、冠脈球囊、留置針泡沫敷料等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結余留用考核與資金撥付工作,共向135家醫療機構撥付結余留用資金1896.31萬元。三是公立醫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全面提速,市委、市政府印發了《延安市公立醫院機構編制備案管理辦法(試行)》,市級公立醫院編制備案制改革將率先啟動;市人社、財政、衛健等部門聯合印發了《延安市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實施意見》,建立了科學完善的公立醫院考核評價體系,全面落實“兩個允許”政策,充分賦予公立醫院內部分配自主權,基層醫療機構全部實現“一類保障、二類管理”。四是公立醫院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全面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全市已有24家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實現黨政分設,議事決策制度逐步健全完善,公立醫院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雖然近年來我市深化醫改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但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舊突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看病累的問題仍然存在。一是醫療衛生整體服務能力偏弱,分級診療秩序建設還需要較長過程。二是深化醫改進入深水區,影響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未完全破除。三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優秀人才“引不來、留不住、干不好”的矛盾依然突出。四是衛生健康信息化建設基礎薄弱、水平較低,群眾看病就醫體驗感還不強、獲得感還不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堅持問題導向,以改革促發展,以創新求突破,進一步強化措施,狠抓落實,推動衛生健康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二、下一步重點工作

(一)持續深化“三醫”協同發展和治理。堅持以公立醫院運行機制改革為核心,全面推進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和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結余醫保資金返還機制改革,統籌有序推進醫保支付方式、人事薪酬制度等改革,建立健全與公立醫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相適應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努力建立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公立醫院運行新機制,切實減輕群眾就醫看病負擔。

(二)持續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加快推進市人民醫院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和延安大學附屬醫院省級區域醫療中心項目落地及實施;加快市人民醫院、市二院改擴建項目建設進度,力爭早日投入使用;加快子長、洛川、吳起縣醫院三級乙等醫院創建步伐,打造市級區域醫療中心;加強科研技術攻關和人才隊伍建設,持續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

(三)加快實施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按照“規劃引領、整體推進、突出重點、市級優先”的原則,聚焦提升市縣級公立醫院診療能力、智慧醫院建設、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堅持“一個項目、一個團隊、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思路,制定時間表、路線圖,加快推進項目落地實施,加強全過程績效評價和考核監管,確保示范項目在改革成效上能推動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努力打造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延安樣板”。

(四)加快推進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建設。按照《延安市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試點實施方案》部署,加快統籌寶塔、安塞兩個市轄區醫療資源,分別布局建設以市人民醫院和市中醫醫院為牽頭醫院的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構建以市級醫院帶動區級醫院、區級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一體化管理的城市網格化醫療服務新體系。同時按照《陜西省緊密型縣域醫療共同體建設操作指南》要求,加快現有31個縣域醫共體向緊密型發展,力爭年底前每個縣(市、區)至少建成一個真正實現“八統一”管理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

(五)努力提升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全面加強黨對衛生健康事業的領導,推動剩余11家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全部實現黨政分設,落實好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持續開展以案促改、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專項整治,營造風清氣正的干事創業工作氛圍。持續開展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主題活動,不斷優化門診預約掛號等服務流程,繼續加強“互聯網+醫療健康”建設,持續推行檢驗檢查結果互認,全面實施基層服務便民惠民十項舉措,努力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看病累”問題。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