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來,延安寶塔區共組建11個教育集團,其中高中教育集團1個(新區高級中學和寶塔區第二中學),初中教育集團4個(寶塔區第三中學和柳林中學、寶塔區第七中學和河莊坪中心小學、新區第一中學和川口中學、新區第二中學和姚店中學),小學教育集團6個(南關小學和松樹林小學、北關小學和王家坪小學、寶塔區第一小學和中銀希望小學、杜甫川小學和青化砭小學、育才學校和李渠小學、新區第一小學和東關小學及甘谷驛學校)。目前集團化學校在校學生共計40408人,占全區中小學學生總數的33.9%,小學在校學生25516人,占比33%,初中在校學生10616人,占比27.7%,高中在校學生3407人,占比14.9%;集團化學校教職工共計2953人(小學1402人、初中1211人,高中340人),占比27.8%。
今年秋季新組建4個教育集團,分別是新區高級中學教育集團(新區高級中學和寶塔區第二中學)、新區第一中學教育集團(新區第一中學和川口中學)、新區第二中學教育集團(新區第二中學和姚店中學)、新區第一小學教育集團(新區第一小學和東關小學、甘谷驛學校),已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初步形成集團化辦學共識。
推進寶塔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努力實現所有適齡兒童“上好學”的需求,對于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解決義務教育深層次矛盾、進一步提升國民素質、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均衡是優質的前提,要實現均衡,需要互相學習、共同提高,需要填谷追峰、集群發展。一個集團就是一個學習小組,集團化辦學就是小組合作學習在學校發展層面的一種嘗試,通過近幾年的實踐,已初步形成集團化辦學的共識。
基本形成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和體系。
印發《2023年寶塔區集團化辦學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探索實施集團化辦學“五同步,八統一”管理模式,將集團化辦學考核納入各校年終考核指標體系中。起點看進步,縱向比較,注重增量評價,突出各教育集團成員學校在“規劃文化融合度、優質資源共享度、隊伍建設成長度、教育質量提升度、師生社會滿意度、教育改革創新度”等各項指標方面的提升,引導每所學校在原有基礎上主動作為高起點辦學,突出集團總校與成員校高質量均衡發展的良性循環。
集團化辦學成效逐步顯現。
各教育集團結合自身實際,在優質特色發展上初見成效。賦予集團內各學校人、財、物、教學、科研等各項工作的自主權,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在集團教師研訓和學科教研上帶動成員校一體化快速成長,新區高級中學教育集團發揮校園資源和場地的優勢開展集團合唱比賽等文體活動;新區第一小學教育集團依托紅色文化資源的強大優勢,與其它兩所小學實行了管理互通、資源共享,以強帶弱、優勢互補。集團化辦學充分地激發了學校的辦學潛能和辦學活力,實現了“1+1>2”的政策效果。
集團化辦學作為治理全區教育發展的一項改革舉措,下一步將本著“全區統籌、資源共享、深度融合、優質均衡”的工作思路,堅持集團內學校一體化發展,重點提升成員校的辦學質量,進一步縮小強弱校的差距,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覆蓋面,實現全區教育優質均衡。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完善集團化辦學頂層設計。結合當前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認真學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深入調查研究,按照“一集團一規劃”的原則,進一步完善教育集團三年行動規劃,加強過程督導,健全考核評價體系,做好集團化辦學的頂層設計,保障每個教育集團行動有步驟、工作有督導、評價考核有重點。特別是要突出增值評價,夯實集團中心校輻射帶動成員校發展提升的責任,助推成員校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提高,實現中心校與成員校協同發展,從而提升區域內教育發展的整體水平。
二是夯實工作責任,推動集團化辦學縱深發展。實行集團校長負責制,在執行校長、副校長的協助下,統籌實施“五同步、八統一”管理(即:同步安排、同步實施、同步考核、同步評比、同步應用,實行統一教學管理、統一共享設施、統一教師配備、統一課程資源、統一教學活動、統一教師培訓、統一質量監測、統一評價激勵),促進中心校與成員校在教育設施、部室使用、課程資源、師資配備等方面共生共享。在發展規劃、校園文化、內部管理、隊伍培養、考核評價等方面深度融合,保障集團內學校一體化發展,打造“全面融合型”“緊密融合型”“合作發展型”集團模式,營造集團“共生共贏”的良好局面,不斷提升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
三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不斷壯大優質師資隊伍。始終把師德師風建設擺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位,樹立師德標兵,嚴懲師德失范教師,努力提升教師隊伍師德師風水平。集團化學校立足校本研修,發揮集團總校教師“蓄水池”和“孵化器”功能,通過校級領導互派、教師對口交流、師徒結對幫扶、青年教師跟崗等方式,實現集團校際間教師雙向有序交流,充分發揮名校長、名教師示范帶動作用,將教師從“學校人”變成“集團人”,不斷壯大優質師資隊伍。同時堅持引進來、走出去,暢通對外交流途徑,廣泛開展教師培訓,利用“國培”“省培”等機會,派送教師觀摩學習;邀請名師、專家開展業務培訓,學習教育發達地區的先進辦學理念和教育教育教學方法,進一步激發教師立足實際、開拓創新的活力,努力探索形成集團化辦學教師專業成長品牌。
四是加大支持力度,優化集團化辦學生態。優先落實集團化辦學經費保障,加大專項資金支持力度,保障各項工作能夠順利實施。積極落實集團化師資保障,根據教育集團組建情況和發展實際,對干部配置、教師編制、教師引進與聘任等予以優先考慮,適當傾斜,適時調整。同時,開展常態化、全方位的督查考核,并將考核結果與學校干部任免、教師評優評先、績效考核結合起來,進一步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教師的責任感、榮譽感和獲得感,促進集團化辦學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