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堅持問題導向,聚焦保安全、保安居、保安穩“三保”底線,積極爭取政策支持,整合項目資金,明確任務書、施工圖和時間表,貫通推進治理、建設、管護三個環節,突出抓好“五治”融合,確保山體溝道人居環境綜合治理有序推進。2022年試點實施的5條溝道已完工,高家原則正在有序推進;2023年上半年啟動實施的8條,現已完成計劃任務的90%,預計年內全部完工。
一是治“險”,守牢安全底線。緊盯山體溝道自建房密度較大、安全隱患較多的問題,拆除危窯危房,改造破損道路,修復排水系統,治理滑塌畔體、高危邊坡和失修水渠,全面消除安全隱患。出臺《關于加強延安中心城市自建房安全使用管理工作實施意見》,進一步夯實村組社區屬地管理責任、房東主體責任、住戶安全使用責任、行業部門監管責任,全力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二是治“短”,提升公共服務。緊盯山體溝道基礎設施缺失、公共服務設施缺乏的問題,扎實推進水、電、氣、路、廁、照明、監控、垃圾箱、停車位等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利用閑置資源,拓展荒廢空間,配套建設口袋公園、休閑涼亭、綠化亮化、健身器材等公共服務設施,為居民提供更多戶外活動空間,切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需求。
三是治“亂”,改善生活環境。緊盯山體溝道環境臟亂差和影響群眾生活的問題,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動員群眾廣泛參與,共同開展清垃圾、清雜物、清污垢、清溝渠、清屋頂和消除垃圾亂丟、雜物亂堆、污水亂排、泥水亂流、亂搭亂建“五清五消除”行動,下大力氣整治山體溝道環境衛生亂象,著力打造干凈、整潔、有序的生活環境。
四是治“弱”,提升承載能力。緊盯山體溝道居民是城市弱勢群體、困難群體的問題,探索“以溝養溝”“富民興溝”治理模式,盤活村集體資產,壯大村集體經濟,圍繞民宿小院、特色作坊、農家飯、私房菜等營造良好創業氛圍,積極培育產業示范戶,帶動溝道產業發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真正讓山體溝道居民既能安居又能樂業。
五是治“陋”,強化基層治理。緊盯山體溝道人口流動快、生活陋習多、后續維護管理難的問題,出臺《關于黨建引領山體溝道治理的實施意見》,擇優選派山體溝道第一書記,推進城管執法進山體、進溝道,建立健全“村(社)聯合黨組織—庭院(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組織體系,全面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持續鞏固治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