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底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以來,內蒙古地區上市公司認真貫徹落實《內蒙古自治區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實施方案》具體要求,積極履行主體責任,綿綿用力、久久為功,經過三年多的不懈努力,轄區上市公司整體高質量發展態勢顯著。
一是主業增強,活力提高。三年來,內蒙古上市公司克服疫情沖擊和影響,持續專注主業,整體經營質效不斷提升。特別是今年以來,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下,轄區上市公司積極應對超預期因素沖擊,展現出了良好的韌性、潛力和活力。從今年三季報情況看,轄區上市公司經營持續保持穩定,27家上市公司全部實現盈利,預計全年經營數據將會延續,轄區上市公司整體經營活力得到極大提升。特別值得提及的是27家上市公司僅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的不足百分之一,但營業收入超過全區GDP的五分之一,貢獻突出,有效助力了自治區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二是治理規范,形象提升。經過前一輪公司治理專項行動,在自查整改和檢查督促基礎上,轄區公司在規范運作內生動力不斷增強,董監高等“關鍵少數”合規履職意識進一步提升;近三年業績說明會召開率均在九成以上;上市公司近三年累計現金分紅496.31億元,較之前三年增長近60%;去年近一半的公司披露ESG或社會責任報告;近期三家上市公司披露股東增持方案,計劃增持金額上限30億元,彰顯了對上市公司發展的信心,積極引導社會預期,上市公司日益成為踐行現代企業制度、回報社會的示范樣板。
三是風險收斂,結構優化。近年來轄區公司努力練好內功,把勇于創新和敢于創新的企業家精神和防范風險的機制建設結合起來,不斷增強公司韌性。近三年,轄區風險類公司數量持續下降,目前僅剩1家,較提質行動開始時的9家下降近9成;高比例質押上市公司目前僅剩2家,數量較最高峰的11家減少8成,股票質押風險已不再是轄區資本市場的重大隱患;大股東資金占用、違規擔保等問題多發態勢得到有效遏制,“清欠解保”取得明顯成效;2022年轄區4家公司實現強制退市或主動退市,上市公司整體實現優勝劣汰,結構優化明顯。
四是服務地方,帶動明顯。轄區上市公司既有如伊利股份這樣大而優的行業“巨頭”,也有如東寶生物這樣小而美的細分市場冠軍,這些公司都聚焦落實黨中央交給自治區的五大任務,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除伊利股份、北方稀土、包鋼股份3家頭部公司持續發揮穩市值、穩預期作用外,伊泰B股、電投能源、鄂爾多斯、內蒙華電等企業亦成為自治區能源基地建設的重要支柱,蒙草生態等持續為自治區構筑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貢獻力量。轄區上市公司群體已成為履行社會責任、踐行新發展理念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