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參考消息援引俄羅斯衛星社報道稱,依托中老鐵路及其他鐵路線連接俄羅斯、中國和泰國三國的中歐班列國際鐵路運輸大通道正式打通,相比傳統海運路線,大幅壓縮行程時間約20天。
在“中歐班列+中老鐵路”模式得到驗證和實施的同時,據梳理發現,多地及多家上市公司正依托各自優勢探索“中歐班列+”的“新玩法”,“中歐班列+”為中歐班列事業做加法,這一加法思維正為地區商貿互通、經濟互利,企業培育新動能和新增長點帶來裂變效應。
“中歐班列+”打開新通道
連接原料地與消費者
“中歐班列+新通道”打通歐亞大陸大動脈,形成更廣泛的國家間合作。中鐵集裝箱運輸公司西安分公司嘗試的“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模式,整合“鐵路+港口+海運”等運輸通道,形成自俄羅斯薩列普塔出發,途徑西安、北部灣,直至泰國林查班的歐亞大陸新通道。該通道不僅相比海運節約大量時間,更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引導沿途企業紛紛加入商貿流通中,發揮各自優勢。
無獨有偶,在湖南懷化,依托“中歐班列+中老班列”,遠在東南亞的新鮮水果自中老班列入境后,在湖南懷化的罐頭工廠內加工成國際認證的各類水果罐頭,再經由中歐班列對外發車。這一通道不僅將萬里之外的水果變為本地加工的優質原料,更連接海外田野和海外餐桌,在凜冬時節為歐洲大陸的消費者帶來熱帶的新鮮與溫暖。
懷化作為湖南罐頭產能集中地區,擁有海聯食品、紫瑞食品、雪峰食品、飛水食品等多家精深加工企業。飛水食品海外銷售代表彭傲介紹:“國內冬季已到,水果資源供應量顯著下降,海外臨近圣誕,性價比高的罐頭需求看漲。搭乘中老班列而來的熱帶水果資源在懷化實現快速轉化,有利于我們創匯創收。”
“中歐班列+”多樣化
上市公司探索新玩法
在“中歐班列+”模式下,不僅中歐班列和多種運輸方式結合,產生水鐵、海鐵、路鐵聯動效應,更與上市公司的自身優勢結合,產生多種多樣的“新玩法”。
“中歐班列+海外倉”是上市公司依托中歐班類的各個節點,在海外分批分梯次設立海外倉,實現鐵路直達、保稅倉儲、到庫看貨、送貨到門等服務,為海外消費者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隨著圣誕節、“黑色星期五”等消費窗口期臨近,跨境通、安克創新、樂歌股份、中寵股份等紛紛啟動海外年終營銷戰略,并配合“中歐班列+海外倉”,對外密集發送貨物。
“中歐班列+文旅”則是近年來旅游類企業正在探索的新領域。華天酒店旗下華天國際旅行社正在計劃如何利用中歐班列,實現多邊文化旅游事業的互聯互通。該旅行社銷售代表陳靜介紹:“中歐班列不僅實現貨物暢通,也能開辟新旅游線路。中歐班列途徑各國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人文底蘊,若能設計性價比較高的中歐班列旅游通票,且得到沿途各國互認,將為海外旅游市場帶來爆發式增長。”
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副院長曹二保教授分析上述案例,對“中歐班列+”所蘊含的加法思維十分認可:“加法思維正是發揮‘1+1大于2’的協同效應。在中歐班列這個‘1’的基礎上,多地結合自身優勢,又加上若干個‘1’的新增通道,形成地區之間物流暢通、經濟互利、商貿互通的新模式;企業結合自身特點,又加上若干個‘1’的新興業態,培育企業新動能和新增長點。往后,隨著中歐班列的日趨繁榮,加法思維還將帶來更多新的經濟裂變效應。”
(來源:證券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