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貿易自由化、全球一體化的不斷加深,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往來也愈發頻繁,如何拓寬運輸渠道,進一步提升貨物運輸效率顯得尤為重。水路作為國際貿易的運輸方式,其建設也十分重要,依靠鐵海聯運可以充分發揮“一灣相挽十一國,良性互動東中西”的獨特優勢,深度融入國際交流。
打通國際大通道,促進國際交流常態化。為進一步深化與東盟之間的貿易合作,廣西省依托獨特區域優勢,全面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于2022年建成了全國首個鐵海聯運自動化集裝箱碼頭,30萬噸級油碼頭正式投入使用。鐵海聯運班列從無到有,目前已覆蓋我國18個省69個市138個站,實現西部省份全覆蓋。北部灣港集裝箱航線通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港口,北部灣港貨物、集裝箱吞吐量均居全國沿海港口前十。此外,中越友誼關—友誼智慧口岸項目開工建設,成為中越首個跨境智慧口岸項目。2022年廣西進口、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位居全國第3、第8位。中國—東盟信息港加快建設,建成南寧國際通信出入口局和南寧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建成3條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
提質增速,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當前,西部陸海新通道已連接起中國西部和世界各地,從重慶、四川、貴州、甘肅等西部省市出發的貨物,沿著鐵路向南到北部灣國際門戶港,換船出海、通達全球。隨著國家《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十四五”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建設實施方案》的陸續出臺,西部陸海新通道日益成為北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連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協同銜接長江經濟帶的戰略要道,成為中國超大規模內需市場與國際市場高效鏈接的重要紐帶。北部灣港鐵海聯運班列已覆蓋重慶、四川等13省44市87站,并與中歐班列有效銜接,開行規模從2017年的178列發展到2020年的4607列,增長近25倍,貨物運輸品類由30余種增加到500多種。
鐵海聯運的全面建設加強了我國企業與國際市場的緊密聯系,鐵海聯運、多式聯運的進一步實施,充分發揮了港口和鐵路的中轉樞紐效應,成功打造了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樞紐節點。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