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2月11日,今年以來港股市場共有186家公司回購,累計回購金額達到1113.66億港元,這一數據已超過去年全年的1049億港元,并創下歷史新高。
統計顯示,2005年以來港股共經歷5輪回購潮,均在市場大幅下跌和估值處于低位時開啟。今年以來的港股回購由互聯網龍頭領銜,騰訊控股今年以來回購超400億港元,小米、快手-W也位列回購總額前十榜單。此外,一些績優消費公司及以往較少回購的國企也成為回購主力軍。
龍頭公司大手筆回購
Choice數據顯示,2021年、2022年港股公司回購金額分別達381億港元、1049億港元。截至目前,今年以來港股回購總額達到1113.66億港元,超過去年全年。
今年以來的港股回購由龍頭公司主導。龍頭公司不僅回購次數多,且回購規模大。騰訊控股、友邦保險、匯豐控股、長城汽車、長實集團、中國石油化工股份位列今年以來回購總額的前6名,分別回購418.04億港元、267.62億港元、194.25億港元、21.98億港元、19.67億港元和14.31億港元。上述6家公司合計回購總額達935.87億港元,占今年以來港股回購總額的84.04%。
業內人士認為,港股回購市場出現一個新現象:以往較少回購的國企近年來也開始加碼回購,如中國石油化工股份、中遠海控等。這表明,從公司管理層角度看,這些公司股價也具備吸引力。
12月8日,中遠海控回購212.5萬股,耗資1476.5萬港元。今年以來,中遠海控港股回購約5.78億港元,累計回購約7600萬股。中遠海控回購、增持“雙管齊下”。公司在互動平臺介紹,大股東中遠海運集團在2021年至2023年5月期間,實施兩次增持,合計人民幣48.83億元;增持對象包括A股和H股。一系列資本運作和市值維護舉措的實施,折射了中遠海控在實現投資者長期穩定回報方面的努力。
恒生指數公司表示,企業回購的潛在動機,通常與其資本結構、融資成本、賬面現金水平等有關。港股市場的高額回購或表明企業認為其股價被低估。
新經濟公司頻頻出手
新經濟龍頭公司也紛紛加入回購隊伍。12月8日,名創優品回購39.86萬股,創維集團回購280萬股。百勝中國、快手-W、小米集團-W也均在當日實施了回購。
一些消費類公司業績保持較好增長,回購計劃也在持續進行。據統計,11月27日至12月8日,珠寶龍頭周大福累計使用1.24億港元在二級市場回購1122.78萬股。11月23日,周大福發布2024財年上半年數據顯示,在截至今年9月末的前6個月中,周大福集團凈利潤同比上升36.25%至46.2億港元。
部分公司不僅通過優化成本與提升經營效率來提高盈利能力,還通過回購提振市場信心。以頤海國際為例,隨著餐飲消費持續復蘇,公司業績也步入增長區間。今年上半年,頤海國際實現凈利潤為3.7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7.3%。截至12月11日,頤海國際今年以來回購總額近兩億港元。2020年至2022年,公司凈利潤分別為9.83億元人民幣、8.58億元人民幣、8.16億元人民幣。業內人士認為,隨著頤海國際業績在今年上半年迎來復蘇拐點,疊加公司積極回購,有利于提升投資者回報率。
今年上半年,“潮玩第一股”泡泡瑪特實現凈利潤4.7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3.3%,超過去年全年;其海外業務延續高增長態勢,營收同比增長近140%。10月24日,泡泡瑪特披露了第三季度最新業務情況顯示,公司第三季度整體收益(未經審核)同比增長35%至40%。截至12月11日,泡泡瑪特已回購約3.5億港元。
業內人士認為,新經濟公司的回購往往受到市場環境影響。“新經濟公司回購金額顯著提升,體現出在現金流較充裕的背景下公司維護投資價值的需求。港股回購細則與全球主要市場基本接軌,監管層還在著手修訂股份回購規則,通過簡化回購程序以提高效率。對港股上市公司回購比例上限、回購股價及數量、不可指定交易對手、資金來源等要求可能會被重新檢視,預計后續還有一大批新經濟公司將開啟回購計劃。”香港華夏證券行政總裁王榮昆表示。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