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本該是老百姓的“看病錢”“救命錢”,如今卻有不法分子打上了它的主意。據報道,鄭州牟州醫院多個科室存在套取醫保的行為,其中婦產科利用虛假設立的病區,從2014年至2021年,套取醫保基金多達614萬元,數目之大行為之猖獗,令人震驚。
在這個虛構的“婦產科二病區”中有著不少熟悉的面孔——醫院院長袁某“住院”8次,婦產科主任李某“住院”4次,副院長張某既是患者又是自己的管床醫生,可謂是荒謬至極。271人的名單之中還包括許多不知情的“被住院”患者,他們曾在該醫院就診,卻不曾想自己的病歷會被偽造,變為騙取醫?;鸬墓ぞ?。
事實上,借助醫療機構的名義騙取醫保基金,并非個例。2021年9月,國家醫保局就曾曝光10起醫院騙保、違規典型案件,今年以來,安徽、湖南、江蘇、貴州等地多家醫院因違規使用醫保基金被處以數額不等的罰款。從個體到團伙,再到醫患合謀聯合騙保,形式隱蔽、手段多樣、參與人數眾多,其中違規編造醫療項目、分解或重復收費、盜用患者病歷信息、伙同財務造假等現象十分常見。其背后有著清晰的權力網絡和利益輸送渠道,甚至形成灰色產業鏈。
為遏制日益猖獗的騙?,F象,2021年國務院頒布《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監督管理條例》,其中明確規定:虛構醫藥服務項目,誘導、協助他人冒名或者虛假就醫、購藥,提供虛假證明材料,或者串通他人虛開費用單據,處騙取金額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責令定點醫藥機構暫停相關責任部門6個月以上1年以下涉及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的醫藥服務。根據我國刑法中的相關條例,醫院騙取醫?;饘儆谠p騙公私財物,數額巨大或將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然而從當地醫保局的回應來看,僅依據《鄭州市醫療保障定點醫院機構服務協議》處以牟州醫院1倍違約金,處罰依據是否站得住腳同樣令人存疑。目前案件仍在偵辦當中,相關人員涉嫌違法犯罪的情況已于今年1月移交當地公安系統辦理。多年間明目張膽作假卻能暢通無阻,涉事院長在案發后仍在履職……案件背后是否存在其他癥結,醫保部門檢查是否到位?要以“拔出蘿卜帶出泥”的態度,將問題一查到底,給違法違規者以沉痛的教訓。
許多網友也格外關心,面臨此類問題時普通人該如何應對。畢竟從個案來看,并非所有患者都能時刻關注病歷和用藥情況。近日一患者家屬查出某三甲醫院超收10萬元醫療費,也是依靠自身的學識和技能才“揪出大魚”。對于多數人而言,妥善保管醫保卡和醫療票據,對醫療過程中出現的分解項目收費、串換藥品耗材等行為提高警惕,對不法分子拋出的“看病返利”“賬戶掛靠”等陷阱堅定拒絕并及時舉報,也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蛟S多長一個心眼,就能補上一個天大的“窟窿”。
說到底,不論是何種形式的騙保,本質都是在用公共資源為個人私欲買單,是在全體參保者共同構筑的生命屏障上鑿洞開孔。“碩鼠”結隊,“糧倉”遭殃,必須保持“零容忍”的態度和露頭就打的姿態,綜合運用大數據模型等技術手段,加強醫保部門與公安、財政、衛生健康、市場監管、藥品監管等部門的溝通協同和信息共享,將監管的大網織密織牢。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