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北京指南針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指南針”)以1.1億元成功競得先鋒基金34.2076%的股權。經過此次競拍,指南針擬成為先鋒基金的單一第一大股東。
而基金公司股權變動并不鮮見,由于股東股權轉讓、券商布局公募業務、中外合資公募轉為外商獨資等,年內已有多家基金公司股權發生變動。
指南針再出手布局公募
阿里司法拍賣平臺信息顯示,此次拍賣的股權標的原為先鋒基金大股東聯合創業集團有限公司所持有,經過5次競價,指南針以1.1億元的成交價將先鋒基金34.2076%的股權收入囊中。據悉,指南針成立于2001年,并于2019年11月份在深交所創業板成功上市,專注于證券分析和證券信息服務。
圖片來源:阿里司法拍賣平臺
而在參與司法拍賣前,指南針已受讓富海(廈門)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持有的先鋒基金4.9900%股權,并已完成股權的工商變更登記。此次競拍成功后,指南針擬成為先鋒基金的單一第一大股東。這也是指南針繼去年收購網信證券(現已更名為“麥高證券”)100%股權后的又一大動作。指南針在收購麥高證券后,成為業內第二家擁有證券牌照的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商。
指南針在公告中表示:“本次交易將有助于公司形成以原有金融信息服務為主體,證券服務和公募基金服務為兩翼的‘一體兩翼’業務發展新格局,為公司持續強化綜合財富管理能力奠定堅實基礎。通過公司多年來在金融信息服務領域的數據優勢、技術優勢和客戶資源優勢,提高金融服務的市場覆蓋面,提升客戶黏性,拓展和深化公司在金融領域的專業化服務能力和水平。本次競拍的資金來源全部為公司自有資金,不會對公司的財務及經營產生不良影響,不存在損害公司及全體股東利益的情形。”
不過指南針同時提醒投資者,本次股權變更事項尚需取得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核準,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而從法院執行裁定書來看,前述拍賣的標的股權曾于2022年成功拍賣,2022年2月份,經過113次競拍,金融老將朵元以最高價1.1億元競買成交先鋒基金股權,法院依法向朵元出具拍賣成交確認書,但朵元未能向法院提交中國證監會核準同意其成為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股東的書面審批材料。因此,法院依法重新拍賣相關股權。
年內多家基金公司股權變更
基金公司股權變動并不鮮見,截至目前,年內已有多家基金公司股權發生變動。進一步梳理發現,基金公司股權變更或出于股東股權轉讓、券商布局公募業務、中外合資公募轉為外商獨資等多方面原因。
從股東轉讓情況來看,例如,新華信托破產后,其所持有的相關資產被拍賣,其中,新華基金35.3103%的股權已于今年8月底以2.71億元拍賣成功。另據廣東聯合產權交易中心顯示,中航信托所持有的嘉合基金股權正在掛牌轉讓。
而隨著“一參一控一牌”的落地,券商布局公募業務之路得到進一步拓展,部分券商通過收購公募基金公司股權實現布局。例如,2023年5月份,國聯證券發布公告稱,中融基金變更股東信息已獲核準。變更后,國聯證券持有中融基金股權的比例為75.5%,中融基金成為國聯證券的控股子公司;同年2月份,中泰證券持有萬家基金的股權比例由49%上升至60%,萬家基金成為其控股子公司;2022年11月份,國泰君安證券公告稱持有華安基金股權的比例變更為51%,華安基金成為其控股子公司。
另有多家外資機構通過股權變更方式加速布局中國公募市場。今年以來,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摩根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和摩根士丹利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通過股權轉讓方式實現外商獨資控股。
(來源:證券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