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12月25日半月談微信公眾號消息,近日,“藥店已停止統籌額度支付”“醫保門診統籌截止到12月底就不報銷了”等幾則關于醫保的謠言在網上傳播。對此,多地醫療保障局發布辟謠聲明。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醫療保障局稱“政策取消”純屬謠言,“年底清零”是對醫保政策的誤解誤讀;湖南省醫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職工醫保門診統籌是一項利好政策,但參保人不必抱著“不用白不用”的想法盲目使用;江西省醫保部門針對一些定點零售藥店曲解醫保門診統籌政策、錯誤宣傳“門診統籌不用,年底額度將清零”,甚至通過互聯網醫院違規線上開具處方套取門診統籌基金等行為進行核查,對發現的問題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醫保分為個人賬戶和統籌賬戶,通常個人賬戶的錢是參保人自己的,統籌賬戶則是公共賬戶、一個資金池,符合條件的人才能用。所謂醫保統籌額度,即在一個醫保年度內,參保人員在享受醫保待遇時,其所需支付的費用中由醫保統籌賬戶支付部分的上限。這一限額當年有效,新一年開始后,可用額度會重新計算,而具體額度會因參保人所處的地域和參保類型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些地方也會不時調整起付標準、報銷比例和條件等。
通俗地說,上一年沒用完的醫保統籌額度確實無法帶入下一年,但這并非一些人所宣揚的下一年就無法報銷、待遇截止、政策取消等。謠言背后,有一些醫保定點藥店通過誘導患者突擊購買藥品來沖業績、套取門診統籌基金的私心,也有門診統籌制度在一些地方還是新事物、參保人對政策了解不足的客觀現實。同時,也不排除一些人企圖在網上妖言惑眾、騙取流量等。
醫保門診統籌制度是醫保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意義是提高醫保統籌基金使用效率,減輕參保人在門診就醫的費用負擔,讓參保人更充分地享受醫療保障。在“政策取消”“年底清零”等謠言下,一些參保人在年底過度醫療、突擊開藥,一些互聯網醫院和藥店未問診直接開方、對同一患者一天多次開具處方等行為,會破壞醫保政策的公平性,擾亂醫保基金運行秩序。當寶貴的醫保基金不能真正用在最需要的病患身上,最終受影響的可能是無數參保人自己。
近年來我國醫保改革動作頻頻,有時,一些新政的推行與坊間某些謠言相伴,比如“醫保斷繳三個月個人賬戶便會清零”“職工醫保費將不再劃入個人賬戶”“職工門診共濟改革讓個人吃虧”等。其中,有一些別有用心者的蓄意策劃,也有一些參保人對政策不了解而盲目猜測、以訛傳訛,更有一些機構和參保人員妄圖鉆空子騙保、將醫保當成“唐僧肉”的心理。識破謠言背后的門道,才能守護住醫保公平、惠民的政策利好。
醫保基金是全體參保人共同使用的“看病錢”“救命錢”,不容任何機構和個人“薅羊毛”,這是醫保基金使用的底線和紅線。眼下,下好醫保改革這盤棋,需要突破利益掣肘、挑戰陳規舊制的決心和勇氣,也需要及時甄破謠言、摒除雜音的膽識和能力,不能讓謠言及雜音成為改革路上的絆腳石。
一方面,相關方面要繼續加大對各級醫療機構的監管力度,嚴格落實藥品開具流程、嚴格審核參保人身份信息,最大程度壓縮醫保基金跑冒滴漏的空間;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對醫保各項政策的宣傳和解讀力度,化解公眾焦慮,增進改革共識。近年來,從醫保部門頻頻召開的專項新聞發布會,到持續多年的全國醫保基金集中宣傳月等,可以說,醫保政策信息的觸達渠道和效率有了較大改觀。未來,主動出擊加強對醫保謠言的監測、及時辟謠,也應成為相關工作的重點。
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真正讓最有需要的人受益,最大程度減少醫保基金、醫療資源的浪費,這是醫保改革過程中始終堅持的原則。打擊醫保謠言,摒除改革雜音,才能為醫保改革打下更加堅實的群眾基礎,營造更加良好的輿論氛圍。
(來源: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