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來,子洲縣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圍繞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營商環境總目標,聚力項目審批提速、企業服務提質、政務服務提標、監管執法提效四大突破行動,不斷夯實主體責任、完善制度建設、優化辦事流程、強化督導考核,市場主體活力不斷釋放,政府服務效率不斷提升,民企發展平臺不斷完善,縣域營商環境有了明顯改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動力不斷增強。
統一的領導體制,全縣“一盤棋”
子洲縣構建齊抓共管工作格局,縣委、政府、人大、政協四大班子都將營商環境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專題督導調研,協調推進。建立了全縣優化營商環境聯席會議制度,下設20個專項小組,及時研究解決堵點、卡點、難點問題。構建“1+5”營商環境工作體系,圍繞貫徹實施《營商環境條例》這一條主線,構建了推進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充滿活力的經濟環境、風清氣正的法制環境、重信守諾的信用環境、共建共治的社會環境等5個營商板塊,按照“五抓六最”(即抓專項治理、抓對標提升、抓效能提高、抓服務保障、抓信用監管;打造審批最少、流程最優、體制最順、機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務最好)的工作思路同步推進,同向發力,用不斷優化的營商“軟”環境提升子洲發展的“硬”實力。
讓企業家站“C”位,全縣“一張圖”
子洲縣發出了“像尊重老師一樣尊重企業老總,像對待親人一樣對待客人”的動員令,聚焦企業關切,探索推出優化營商環境十項硬舉措。一是加強政務大廳“辦不成事”窗口管理,讓前來辦事的人在遇到行政審批“疑難雜癥”問題時,有“門”可進、難事能辦。二是實行代辦專班“全代辦”機制,1個服務對象由1個工作人員專職幫辦代辦,全程跟進,為企業及群眾提供“一對一、全方位、保姆式”幫辦代辦服務。三是推行“一把手”坐窗受理,分管縣級領導每月一次、部門領導半月一次到政務服務中心窗口坐班,換位體驗找難點、解痛點。四是建立營商環境投訴舉報平臺、檢察院公益訴訟和“12345”便民服務三位一體投訴舉報“直通車”,全力維護企業家合法權益。五是實行政府領導與企業家不定期“面對面”交流制度,深入一線了解和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困難。六是實行營商環境“紅黑榜”制度,按季度公布營商環境建設“紅黑榜”榜單,實現以評促改,以改促優。七是實行部門“一把手”和重要崗位辦事人員承諾制度,全面構建誠信政府。八是落實事項辦理回訪制度,企業事項辦理后,組織工作人員進行回訪,強化事后服務,提升滿意度。九是實行義務監督員社會監督制度,聘請營商環境義務監督員,發揮監督和參謀作用。十是強化領導包抓和干部聯系制度,包抓企業縣級領導和企業服務包聯員,深入包聯企業和項目單位提供“一對一”精準幫扶。
當好政務“店小二”,全縣“一口腔”
子洲縣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樹立“有呼必應無事不擾的店小二”理念,建立政務服務掃碼“一點通”,及時向社會公開發布審批事項辦事流程,提升企業群眾辦事效能。加大“數字政府”建設,提升“證照電子化”和“網端、自助端、手機端”三端融合水平,拓展應用場景,實現“網上辦、不見面、零距離”。推進“只跑一次”“一網通辦”“一口受理”“一窗辦結”等只一次工作機制,并同步開展“容缺受理”“綠色通道”“上門服務”等周到服務,打造“辦事不求人,找誰一樣辦,誰辦一樣好”的政務服務機制。推動“坐等你來辦”向“主動為你辦”改革,各項目要素保障單位主動深入一線開展“一企一辦”“一事一議”等幫辦代辦活動,為新開工建設項目、新招商項目的用地、規劃、施工等提供要素保障,為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見效創造條件。
嚴格的考評措施,全縣“一把尺”
全縣上下動真碰硬,真抓實干,切實把“人人都是營商環境”的要求落實落細,出臺了《子洲縣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工作考核辦法》,對全縣承擔營商環境建設的單位進行公開考評。縣委組織開展了營商環境專項巡察,縣人大組織了“優化營商環境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題調研,縣紀委監委聯合縣營商辦開展營商環境領域問題專項治理督評。同時,還開展了“雙隨機一公開”“信用執法”“兩率一度”“楓橋式政法隊伍”等工作,經過全縣的努力,子洲營商環境有了明顯的突破和改善。
來源:榆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