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3,一個個“熱辣滾燙”的發展時刻讓人難忘;翻閱2023,一份份可圈可點的“成績單”讓人振奮。
這是全力以赴拼經濟的“銅川速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9%,位居全省第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3%,位居全省第三。
這是久久為功興產業的“銅川韌性”——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7%,位居全省第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位居全省第二。
這是用心用情辦實事的“銅川溫度”——實施中小學幼兒園新建改擴建項目34個。平安建設滿意度達99.26%,實現“十連升”。
這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銅川追求”——空氣質量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前進16位,位列關中7市區和汾渭平原15地市第一。在全省率先實現縣(區)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全覆蓋。
2023年,銅川錨定建設西部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城市目標,扎實開展“三個年”活動,深入實施“六大戰略”,壯大“三大產業集群”,大力發展“四個經濟”,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方陣,發展質效持續提升、發展底色更足更亮,在奮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書寫了一域精彩。
抓項目、優產業、促消費,發展動能彭湃強勁
陽春三月,銅川處處澎湃著高質量全面轉型發展的強勁動能。項目工地,塔吊林立、車輛穿梭,高質量項目建設奮進在春天里;生產一線,工人穿梭、機械轟鳴,沖刺一季度“開門紅”干勁十足;各大商超,門庭若市、購銷兩旺,升騰的煙火氣劃出消費市場上揚曲線……
近日,在陜西建工銘鋁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車間,只見4條全自動智能生產線開足馬力趕制訂單,工人忙著清點鋁合金板材,準備裝車交付。
該公司位于董家河循環經濟產業園,其鋁模板全自動生產線、數控切割設備及機器人應用等領域均處于行業領先水平,是銅川市政府重點招商引資項目。
2023年,我市深入實施高質量項目推進暨招商引資年活動,隆基綠能12GW單晶電池、凱立鉑翠稀貴金屬循環再利用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160個市級重點項目投資完成率達到103%,未來造數控精密零部件制造、希芯至成芯片封裝測試、橋畔大唐葡園酒莊等41個項目建成投產。
實現高質量發展,關鍵在項目,重點在產業。
2023年,全市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三大產業集群”持續壯大,分別增長7.9%、30.2%、22%,其中鋁及鋁合金產業鏈增加值增長12.7%、光電子產業鏈增加值增長17%。成功召開全國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現場會,全面展示了我市轉型發展及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成效;成功舉辦新“鋁”途新征程鋁產業發展大會,陜西鋁產業協會在我市掛牌,鋁及鋁合金產業鏈產值突破160億元;成功入選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范城市,著力打造立足陜西、輻射西北、影響全國的孫思邈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示范高地。
夜幕降臨,銅川花月薈華燈閃爍,人潮如織,熱鬧非凡。古典華美的建筑,厚重古樸的非遺展示,極具特色的地方美食……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浩瀚的文化之林,沉浸體驗感十足。
立足非遺文化傳承開發利用,去年9月,銅川花月薈建成開街,目前已接待游客超過240萬人次,成為銅川夜間消費新晉“流量王”,真正將文旅融合創新發展轉化為真金白銀的產業優勢。
2023年,我市從改善社會預期和提振發展信心發力,全面激活消費市場。開展“秦樂購”消費促進年活動,組織文旅商融合促銷活動630余場次,通過發放電子消費券撬動消費5700萬元。成功舉辦中國孫思邈中醫藥文化節,簽約項目63個、涉及金額113.61億元;成功舉辦第十屆陜西省藝術節,全省54家文藝院團、47個基層文藝團體近5200名文藝工作者參演,線上線下受眾達300余萬人次。組織開展了“HI四季 趣銅川”系列文旅促銷活動,強化“引客入銅”政策落實,全年接待游客1824.66萬人次、旅游收入89.46億元,分別增長125.29%、269.52%。
抓改革、善創新、優營商,發展活力勃發奔涌
“在稅費優惠政策的支持下,廠里用上了新設備,工人學會了新工藝,新產品也添了不少‘科技感’,銷量越來越高了!”近日,面對采訪,恒晟科技材料有限公司負責人余俊表示,近兩年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金額超600萬元,讓企業在技術研發、科技創新上更加從容。
近年來,隨著油氣資源開采投入的持續增加,該公司壓裂支撐劑、高分子材料研發生產的市場前景越來越好。
企業向“高”逐“新”,不僅需要提高自身研發能力,更需要相關政策的鼎力支持。近年來,銅川各級稅務部門通過落實落細稅費優惠政策,精準送出稅費優惠政策“大禮包”,充分激發區域內高新技術企業創新活力。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區域競爭的重要“軟實力”。如何讓這塊“土壤”更加“肥沃”,讓“軟實力”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銅川一直在發力。
2023年以來,全市深入實施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系統謀劃40項突破任務和23項改革創新舉措。營商環境構建稅費服務矩陣、創新“五位一體”多元解紛新機制等5項創新舉措入選全省典型經驗并被復制推廣;“三送三解三優”為民營企業紓困解難經驗材料和審批“六服務”工作模式分別獲得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肯定。王益區創建為省級營商環境創新示范區,銅川市榮獲2023高質量發展營商環境最佳城市稱號。
風和日麗的春日里,行走在耀州區石柱鎮克坊村,農戶屋頂上一個個“綠色發電站”格外引人注目。
“利用閑置的屋頂安裝光伏發電,投資和建設不用村民掏一分錢,將來的發電收益不但能壯大村集體經濟,而且可以促進群眾增收。”該村黨總支書記杜曉鵬介紹。
據了解,該項目被銅川市普惠金融改革示范區納入2023年重點項目。目前,108戶農戶合計2.98兆瓦已并網發電,經測算年均發電量402萬度左右、發電收入142.6余萬元。
2023年,銅川圍繞城市轉型和鄉村振興兩條主線,創新推出“光伏貸”“櫻桃貸”等20種特色信貸產品,在全省首創市縣鄉村數字普惠金融“四級聯網”模式,努力打造政府引導和商業可持續發展并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普惠金融改革“陜西樣本”。同時,積極打造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強“引擎”,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發展、城市轉型。成功舉辦全省“三項改革”進銅川暨科技成果集中路演首場地市行活動,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對接落地成果轉化項目25個。
優環境、抓建設、惠民生,發展成果可感可及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
“咱們銅川的好學校越來越多,尤其是銅川跟西安交大教育管理集團開展校地合作辦學,以后孩子上學更有選擇性了!”市民陳女士深有感觸地說。
2023年,銅川強基礎、補短板,讓民生保障更加擲地有聲。聚焦人民群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美好期盼,實施中小學幼兒園新建改擴建項目34個,市實驗中學、新區一小按期開學,新增學位1570個。聚焦人民群眾就醫“急難愁盼”,積極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優化區域醫療資源配置,市婦幼保健院、銅川豐榮醫院、王益區中醫醫院順利開診;被確定為國家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試點城市,啟動銅川礦務局中心醫院醫療集團試點建設。聚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全社會和諧穩定,大力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推進理念思路、體制機制、方法手段創新,成功入選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平安建設滿意度達99.26%,實現“十連升”;《厚植“好人之城”沃土 開出“三聯調解”良方》做法入選全國65個“優秀創新經驗”。
“現在出門散步,空氣清新、街道整潔,還基本享受到了‘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綠色福利。”市民黃女士對銅川城市品質的提升贊不絕口。
一座城市的韻味,既要看高樓大廈撐起的“天際線”,也要看萬家燈火拼成的“地平線”,不僅要講“面子”,也要關注“里子”。
2023年,我市秉持“匠心”精神,將城市形象的“面子”工程與民生福祉的“里子”難題齊抓共治。聚焦扎實開展七大整治提升行動,鞏固提升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工作常態化推進成效顯著。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示范建設,77個海綿城市示范項目全部開工,丹陽片區、牡丹園片區雨洪綜合利用等22個項目建成。以“繡花功夫”修補城市,改造提升新區斯正街、斯明街、燃氣巷等12條背街小巷。加快老舊小區改造,王益區馨苑小區典型做法被住建部列為第八批可復制政策機制清單,新區鐵諾小區、裕豐園小區,王益區力元小區被列為省級示范項目。
昔日煤都變“綠都”。如今,走進銅川,水是碧綠的、山是青翠的,朱鹮嬉戲翱翔,工業園區被綠植包圍……一幅綠色畫卷躍然眼前。
2023年,全市綠色發展成效顯著。開展森林城市建設增綠“十大行動”,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堅持源頭治理、精準施策、系統整治,空氣質量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前進16位,位列關中7市區和汾渭平原15地市第一。堅持體制與機制創新并舉、典型示范與整體推進并重,宜君縣被水利部命名為第六批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縣,我市在全省率先實現縣(區)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全覆蓋。
潮涌千帆競,奮楫正當時。今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全市上下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鉚足解放思想的闖勁、滴水穿石的韌勁、真抓實干的拼勁,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持續深化“三個年”活動,努力實現經濟發展量質雙升,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銅川新篇章。
來源:銅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