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小”牽動千萬家庭,關乎民生福祉。近年來,綏德縣名州鎮文化路社區聚焦“一老一小”重點群體,立足實際,深入調查研究,不斷探索創新,從“心”出發,厚植文化沃土,強化“硬措施”,提升服務效能,努力構建“老有所樂”、“幼有所學”的幸福家園,托起“朝夕紅”。
家家都有小,人人會變老。文化路社區致力于“一老一小”,持續推進“黨建+服務+課程”的發展模式,2023年5月創辦老年大學和兒童之家,旨在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讓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讓孩子們幼有所學、學有所樂、學有所獲。為此,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五級五長下沉家戶,通過前期走訪了解老年人的興趣愛好和個人需求,量身為轄區及周邊居住老人開設秧歌班、二胡班,同時根據不同年齡段兒童成長需求與興趣愛好,開設有經典誦讀班、繪畫班及英語班。為保障興趣班的質量,社區積極溝通協調,吸納退休老教師、陜北秧歌藝人、社會志愿者、社區工作人員等專業老師6名。
揮舞著花扇、扭動著歡快的秧歌、拉唱著悠揚的二胡……老人們臉上洋溢著幸福、平和的笑容,這是社區老年大學學員業余生活的真實畫面。
“老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專業知識,在這里我學習二胡一年多了,不僅豐富了精神文化生活,還為老年人提供了一個交流互動的平臺,結識了不少新朋友,我感到很快樂。”二胡班學員王宏軍說。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走進社區經典誦讀班,30多個孩子正跟著指導老師齊聲吟誦,那字句、那聲調絲絲縷縷,如清水潤澤著孩子們的心靈,啟發著他們的心智。
國學經典誦讀聲聲、繪畫藝術五彩繽紛、英語口語標準流利,社區兒童之家的點滴“閃光點”吸引著眾多小朋友們前來學習體會。
“自從我學習了經典誦讀以后,我的語文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背誦課文越來越快,理解能力越來越強,心情也變得平靜了,不對媽媽發脾氣,我會堅持學下去的。”經典誦讀班學員馬皓杰說。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社區兒童之家以兒童的發展為中心,旨在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培養廣泛的興趣和愛好,同時注重素質教育,注重培養孩子的品德和正確的價值觀,鼓勵家庭積極參與兒童之家的活動和教育,營造“家社共育”的良好氛圍。另外,老年大學與兒童之家通過家庭與社會評估,持續改進服務,更好地滿足受眾群體。
社區老年大學和兒童之家采取學期制管理,每期20節課,一年共四期,同時兒童之家每期根據招生年齡段來適當調整授課內容與課程難度,受益兒童累計300余人次,老年人受益160余人次,其中,經典誦讀讀書會于2023年榮獲陜西省終身學習品牌項目獎。
從興趣班到參加演出,為了積極發揮各自才藝,讓老年人老有所樂、老有所為,今年4月社區將轄區及周邊熱愛表演的老年人組建起來,成立了綏德縣老年演唱協會,各鄉鎮、各單位通過聯系社區“下單”、“接單”的方式,社區派出老年表演團隊進行演出,充分發揮老年人的“余熱”,讓“夕陽”更紅、更美。
“今后我社區聚焦‘一老一小’,逐漸完善硬件設施、提升服務能力、逐步豐富課程,將開設書法、健康養生等課程,擴大‘一老一小’的惠及面,努力提升老年大學和兒童之家的實際成效,注重社會效應,推動社區文化事業邁上新臺階。”文化路社區黨總支書記田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