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2023年末,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做好數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數字金融迎來發展新機遇。作為金融中堅力量,銀行業數字化轉型正進行得如火如荼。近日,貴州銀行公布了2023年度業績公告。公告顯示,2023年,該行不斷強化科技賦能,堅持特色化經營,守正創新探索差異化發展道路。
筑牢科技底座、提升支撐能力
2023年,貴州銀行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的理念,努力夯實科技基礎,持續加強安全生產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為數字化轉型打造強大引擎。不斷完善“兩地三中心”雙活容災體系,實現關鍵應用系統基礎應急能力全覆蓋;固化60多項基礎應急能力自動化處置流程,構建運維應急保障自動化“急救箱”;完善基于云計算的網絡安全防御體系,強化網絡攻擊主動防御能力,其“貴銀金融云”建設榮獲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第三屆(2023)“金信通”金融科技創新應用優秀案例。2023年,該行研發的“基于服務網格的分布式微服務平臺”榮獲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金融科技發展獎(國內金融行業科技領域唯一部級獎項)三等獎,成為貴州省目前唯一獲得該獎項的銀行。截至2023年末,貴州銀行建設軟件項目獲得計算機軟件著作權共81項,位列貴州省金融法人機構第一。
深耕數據治理、培育數字基因
2023年,貴州銀行聚焦核心能力建設,打造領先的數據能力。數據治理方面,設立數字金融部,整合統籌數據治理和業務需求管理職能,將數據治理的源頭從數據生產階段提前到項目建設階段,提升數據治理的效率。構建數據管理和應用閉環,投產數據綜合管理平臺,實現數據資產管理可視化,打通了數據的發現、申請、分析、應用、脫敏、發布和監控各環節。推出了2023版數據標準,累計發布2萬個數據字典項,實現標準對業務全覆蓋。數據應用方面,該行錨定自主用數能力建設,將“無科技不金融、無數據不零售”的理念滲透到業務經營管理各領域,在個人、小微、信用卡、消費貸款、運營管理等18個業務領域全力推廣BI商業智能數據分析工具,BI成為探索數據、獲取數據的首要平臺,其活躍用戶數和數據操作數量分別同比大幅增長384%和737%,數據加工平均時長由原來的3天縮短至1-4個小時,數據要素對業務貢獻價值持續提升。此外,該行大力推動數據要素對業務的賦能,在部分線上業務的進件、審核、審批等場景中實現了數據替代人工決策,大幅提升業務效率。
驅動業務創新、開發新金融業態
2023年,貴州銀行堅持用數字化思維改造經營理念、展業習慣和管理方法,持續深化數字化轉型的機制建設,建成投產智能微貸、惠農平臺、RWA、斷直連、按揭貸款在線化等21個項目,涵蓋了客戶洞察、營銷管理、風險控制、渠道建設等方面,初步構建起多渠道布局、在線線下融合發展、可向外部廣泛延伸的金融服務生態體系。業務中臺建設破局,普惠小微信貸產品創新進入快車道,投產智能微貸平臺,并以敏捷模式上線了“經營快貸”“黔快貸”“興農貸(在線)”等新產品,新產品建設周期平均下降50%,投產后迅速形成業務規模,業務價值凸顯。數字化賦能鄉村振興業務,實現惠農業務經營管理模式變革,惠農平臺作為全行第一個以數字化標準建設的項目,以數字技術和數據應用驅動惠農業務轉型,著眼于惠農站點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努力為超過2,000個站長、179萬個惠農客戶提供貼心的金融和非金融服務。深耕場景金融,構建數字化合作生態,由數字化需求驅動的i茅臺巽風數字世界、貴登交易所、社銀一體化等項目投產,將該行金融服務能力融入合作伙伴業務生態,與合作伙伴共同構建數據和資金閉環、特色化、好體驗、安全可控的金融服務生態,共同為客戶創造價值。推動傳統線下渠道的數字化改造,廳堂智能化項目實現了網點智能設備和業務系統的數據互通共享,試點支行的智能設備交易總體替代率達到78%,網均減柜達到0.6個,常用業務辦理時長節省約47%,網點轉型成效顯著。投產運營管理平臺二期,實現對網點機構、人員、設備等運營狀態的分析和監督,為網點日常運營提供了多維度全方位的數據支撐,大幅提升了運營風險管控的實效性、精準性和全面性,提高了全行經營管理效能。賦能綠色金融轉型發展,投產綠色金融管理系統,探索破解該行綠色資產環境效益測算、投融資業務及自身運營碳核算等計量難題,著力提升綠色金融領域的數字化管理水平。
未來,貴州銀行將堅定不移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以企業架構建設為統領,以數據賦能業務為目標,持續構建數據服務價值鏈,切實將數字化轉型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業務優勢、產品優勢、管理優勢和競爭優勢,推動其數字化轉型從“夯基壘臺”向“積厚成勢”轉變,全面提升數字化賦能的水平和能力。
(來源:財聯社)